《朗读者》是德国法学家和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经典小说,1995年出版后轰动世界文坛。
小说被翻译成35种语言发行世界,先后获得汉斯·法拉达奖、意大利文学奖、翻译著作大奖、“世界报”文学奖等众多奖项。
2008年被改编拍成电影,由凯特·温丝莱特、大卫·克劳斯等演员出演, 并获得了电影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
《朗读者》无疑是本哈德.施林克最负盛名的作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的少年米夏和中年女子汉娜之间展开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01年龄不是问题,汉娜又为何离开米夏?
15岁的少年米夏因黄疸病犯病呕吐,被偶遇的售票员汉娜照顾并拥抱之后,对汉娜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两人相差20岁,相当于母子的年龄。而当爱情到来之时,年龄差是无法阻挡的,他们迅速陷入了爱河。
汉娜心中藏着一个不为人知到的秘密,她喜欢听米夏为她朗读各类名著,她在聆听时如此入神,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
两人在一起,重复不腻地朗读、洗澡、睡觉……那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日子。
米夏喜欢汉娜的味道,汉娜让米夏从一个腼腆的男孩变成了一个可以谈笑风生的受欢迎的男人。
汉娜给米夏的不总是像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她也会发脾气。
她会为了米夏逃学来找她而生气训斥;两人出游过夜,她醒来因找不到米夏,抓狂地用皮带抽打米夏;到游泳池边找米夏,因对方没有立即欣喜狂奔过来而失望离开。
亲密粘腻期过后,米夏有了更多独立的空间;而汉娜也渐渐感觉到了两人的差距,赶在对方开始嫌弃自己之前,她选择了先离开。
爱情虽美好,但过了热恋期后,想要走得更远,更多的应该是相互理解和包容,并且共同成长。
02汉娜被审判时,米夏为何没有救她?
分离八年之后,米夏在审判庭上遇见了汉娜。
被告席上坐着的,还是多年前那个熟悉的身影和侧脸。
汉娜是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出于对法律的无知,并不愿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不识字的事实。汉娜对指控供认不讳,并认下本不属于自的重责。
而远观的米夏,明知这一细节和秘密,却没有帮汉娜辩解和求情,汉娜被判终身监禁。
从八年前被汉娜抛弃后,米夏已经慢慢对生活变得麻木。与其说这是一种身体本能的保护机制,不如说是因为失去所爱之人的伤心绝望,其他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
时间会冲淡一切,没了谁日子还得照过。多年后的重逢,并没有再次燃起爱情之火。
另一方面,米夏心中痛恨纳粹份子,对于汉娜的所作所为,米夏从心底里不认同。最后,米夏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这一切静静发生。
相爱时缠绵悱恻,分手后形同陌路,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03被释放出狱的汉娜,为何选择了自杀?
汉娜在狱中并没有放弃自我,她陆续收到米夏给她寄来的朗读磁带。
米夏开始写作后,总是第一时间朗读寄给汉娜听,这让汉娜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
汉娜通过磁带和书的逐字对比,逐渐学会了阅读和写字。
她开始给米夏写信,虽然字迹幼稚得像小孩,但她依然坚持。只是,米夏从未给她回信,多年来也未曾到狱中看望汉娜。
因为表现良好,汉娜可以提前释放出狱。对于一个没有亲人朋友的囚徒来说,这个社会是冰冷陌生的。
监狱长联系米夏过来接汉娜,米夏看着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女子,已经毫无感觉,甚至有些厌恶,他从心底里并没有完全原谅汉娜。
最后,带着生无可恋的绝望,汉娜上吊自杀了。
后来,米夏发现汉娜珍藏着他的照片,认真听他的磁带并学习阅读写字,他是她活着的动力和希望,她心中是爱着米夏的。
然而,努力改变自己却依然得不到爱人的原谅,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汉娜已经失去了活着的勇气。
汉娜一生为了掩盖一个心中的秘密,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为了保护那些虚无的自尊和执拗,她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获得新生的机会。
而没有阅读的人生,认知水平也注定无法得到太大的提升。
米夏虽然有过婚姻,但在孩子五岁时选择了离婚。他心中怀念汉娜,脑海中始终留存着和汉娜初识相恋时的美好画面。
现实的变化最终将他打败,美好的恋情无疾而终后,再也回不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