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疗愈:一次一根线,一次只做一件事

曼陀罗疗愈:一次一根线,一次只做一件事_第1张图片

昨天,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曼陀罗创作方式。我说的新,只是把A4纸换成了2K的纸。2K的纸有多大?大概是A4纸的5倍。我说的新方式,就是纸张大小的变化。

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突破,依然是在一张纸上作画,作画的方式、流程也是一样的,但是成品非常不一样。(上图就是成品)

大家都知道,曼陀罗的形状是一个圆形,由于纸张变大,它的直径也会变大,从而需要更多的内容填充到这个更大面积的圆里。

画完,先生问我现在的尺寸和之前的尺寸。我说,之前的基本是14厘米的直径,现在是40厘米。这是我画了6年之后首次尝试画大尺寸的。

他是学物理和数学专业的,屈指一算,他说,你看啊,虽然现在的直径是原来的2倍多,但是我敢肯定,你花的时间不是原来的2倍,而是原来的4倍!

我震惊。确实是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我画的时候他并不在家。他说了一大通关于圆周率的理论。那些理论让我头晕,我只知道,圆越大,我消耗的体力也越大,但是会得到一个更加丰富的画面。

曼陀罗疗愈:一次一根线,一次只做一件事_第2张图片
2K和A4纸的对比


先生把这幅图发给亲戚朋友们,我也分享到了朋友圈,大家都好奇,我的脑子是如何运作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我说,画这种画不能用脑子,需要先把脑子给扔掉。

线条曼陀罗里所呈现出来的样式,就算用电脑程序去设计,也未必能设计出来,因为它是顺势流淌的。

它是一根线牵引着另一根线,随机、即兴、捕捉当下所呈现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的原因,因为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而人工智能只能在人类的指令下做事,它们没有独立的创作能力。

而当我画完,虽然身体很累,(因为要控制线的规整性,这个无法避免),但是我的脑袋是不累的。现在,如果要我以传统的方式画画,比如需要利用配色和光影理论的,那我的脑袋会很累。

曼陀罗疗愈:一次一根线,一次只做一件事_第3张图片

这一幅画比原先所有的都要复杂,画面也要丰富很多。它呈现出来的复杂度,单单是这么看着都有些烧脑。为什么我画完反而脑子是不累的呢?

因为我画的时候只有一根根单独的线,没有整体的概念。

大家可以做一个想象:一个脑袋里只有一根线和一个脑袋里有很多线。哪个会让人感到放松?

我们中文有一个词叫“乱如麻”。很多线的脑袋就是“乱如麻”,它们会互相缠绕、纠结在一起,那样的脑袋会很受负荷。我完成的画面里有很多线,但是它们不乱,而且规整有序,还排列出丰富的花样。如果脑袋里只有一根根单独的线,那它们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很多线,又规律的整体呢?

这个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我就算如何描述也无法具体描述出自己是如何画出它们来的。但是有一点比较明显,那就是当线出现时,它是会带着自己的样式出现的。

它有时候是一条波浪线、一条弧线、一个点、一个方形,一个圆圈......这些样式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它们只会单独出现。如果它们同时出现,那就是乱如麻的状态。

如何识别它是单独出现的呢?

手会比脑袋要快,它有一股冲动要画什么样式的线。当它出现一种,我便捕捉到一种,然后画下来,它不再停留,画下的那一刻它们已完成它的使命,就消失了,我脑袋里让线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我的脑袋就好像是一个它们一个短暂停留的驿站,所以不会有负荷。这就像禅修里的清念。念头一来,知道它来了,来了又走了。

曼陀罗疗愈:一次一根线,一次只做一件事_第4张图片

脑袋有负荷,是我们会提前做很多“关联”的考虑。这些关联包括担忧、害怕、评判、质疑、取舍、设计、把所有未来要做的事情都放在一起。这些关联的考虑来自于我们的大脑,它比较擅长理性思维,什么都东西都要判断一下:

这么做好不好?

这么画行不行?

我等一下还有哪件事要做........

关联考虑不是说不好,我们有时候需要在一个大框架之下去精分细小的,单一的行动。很多绘画,甚至有人创作小说都是这么进行的。而根据我的体验,如果是进入创作的状态,不做预设,没有框架,不做关联思考,只是去捕捉当下,把每一个细小的行动做好,它会呈现出一个超乎想象的整体效果。

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东西,其实它能够呈现,就越考验背后创造者的简单。如果没有足够的简单,承受不了那份复杂要出现的能量。换一句话说,那些复杂的东西需要一个媒介承载出来,那这个媒介本身就需要空,才能有空间去承载。

线条曼陀罗里的复杂,只是在非创造者眼里它是复杂的,或者在成型之后它变为一个整体而复杂的,但是在我眼里,它的形成是分为无数的单一的行为,我专注的只是单一的,并非整体,从而我觉得一点都不复杂。因此,我每次画完,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这过程里做了些什么,它竟然会出自我的手。

也因此,我学会了,即使有很多很多事需要去做,我都会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这样我学会了聚焦。这也是千千万万的曼陀罗疗愈效果中的其中一种。

曼陀罗疗愈:一次一根线,一次只做一件事_第5张图片

创作,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如果有太多的“关联”考虑,就会身心疲惫。看着这幅画,让我想起了我们前几天品读的一首鲁米的诗歌:

没有什么爱能胜过

没有对象的爱,

没有什么工作,能比没有目的的劳作

更令人心满意足。

如果你能放弃技巧和机智,

那才是最机智的技巧!

曼陀罗画,如果你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那它就是最机智的技巧,从而能够体验到什么是没有对象的爱。

没有对象的爱,就是没有缘由,时刻处于爱的状态里。

虽然我无法做到每时每刻都处于爱的状态里,但是在每次创作的过程中,确实能够体验到。这种状态就是需要去除一切脑袋理性的干预,顺流而下,让一些东西穿透于你,不管是身体层面还是灵性层面。如果这个穿透足够通畅,它会像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木,既有肉眼所能触及的美感,也能让人感受到背后那个完美的法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曼陀罗疗愈:一次一根线,一次只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