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中坚持自我|读书篇

2018.8.27  星期一    晴

在读写中坚持自我|读书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晃眼我已经坚持写作三个多月,在写作与读书的道路上,我曾迷茫过,也打过退堂鼓,甚至想过放弃,可我却还在坚持。我在坚持什么?为什么而坚持?又是什么让我不放弃?我一直在找这个原因。我将通过以下几点来谈谈我对读书写作的认识,对我这三个月的学习过程做个总结。

                        关于读书

一、我的读书经历

在进入写作之前,我已经有十余年未接触过写作,更没有去看过一本传统文学类的书籍。我接触最多的是网络文学,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开始看各种类型的网文,一看就是七八年,且从未中断。可以说我对网文的熟悉与了解更胜过传统文学。

是因为什么让我能看七八年的网络文学?我认为是我生活的无聊与空虚,业余生活的匮乏与平淡。在这样浮华的社会里,我们很难静心去学习,去充实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到心灵的归宿,而拿手机看网文就是最好的消遣。

读一本书可以让我们在空闲的时间里去现实生活以外的世界走一走,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与触动。而读网文这种快销文学却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一次别样的精神之旅。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实现不了的,可以在网文里找到归宿,这就是网络文学的魅力。

读网络文学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很正常,消遣时间的东西,可对于要进行写作的我们来说却是不能去过多接触的一种类型。因为网文里没有太多的底蕴,没有传统文学应有的文化内涵,更没有传统文学的严谨。

当我进入写作之后,我看起了传统文学,且对传统文学的书籍有了一定了解后,我忽然发现,网文看上十年不及看传统文学一年,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我过去看的书籍都是无意义的阅读,只是看了故事的开头结尾,读完不久早已忘的一干二净,没有学到一丁点有营养的东西。那么我需要读书,读好书。

二、为什么读书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句话叫“读书改变命运”,改变命运就是让我们的未来与众不同。而通过书籍,通过书籍中的知识我们进而充实自己的大脑,吸取有营养的东西,通过不断的阅读累积累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宋朝汪洙曾做过一首《神童诗》,他曾写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明朝冯梦龙还说,“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自古人们就对读书的重要性做了很多文章,读书使我们明理,让我们进步。读一本书就如交一个朋友,我们学到的,看到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我觉得不论读什么书,我最大的感触是读书可以让我快乐。因为快乐,所以爱读书。而读书最大的快乐就是,我可以从书中发现生活,享受生活,并且发现自己过去所不理解的生活。

当我们认真看一本书,看到书中描写的一片叶,一朵花,一滴露珠,都能让我们看到更加清晰的世界。通过读书,我们能看出生活是怎么回事;通过生活,我们看出书是怎么回事。书与生活可以互通,互见,互补,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在这样高速运转的社会,如若不充实自己,不读书,不学习,那么我们会被社会抛弃,进而跟不上时代。我们没办法去走过每一个地方,经历多种的人生,但通过读书,我们却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生,进而从书中找到有用的东西,帮助我们更快的成长。

而我自从写作以来接触读书,读经典书,让我对文学与写作的认识更加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于看书,看什么样的书我也有了一个不同的认识。通过近三个月的读书与写作我也认识到学无止境,可恨时间不够充足。

我想说我读书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我想让自己的生活因为读书变得更加精彩,想让读书充实自己的大脑,想在书籍中找到未知的自己。我想在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想学习的,能让自己的进步的知识,进而让我写作起来可以得心应手。我在有目的的阅读,也在文渊中被引导着有意识的,有思想的阅读。

写作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读的多自然写的顺,写的好自然编成书。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因读书而添彩。一本好书,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是不论经历多少岁月依然被世人传颂的经典。那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我做下我的经验分享,也是我的一点拙见。

三、读什么书

对于书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且每个人喜好的风格也不一样。有人喜欢标题看着吸睛的,有人喜欢看能快速阅读的,比如《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有人喜欢在得到、有书等平台听书、更有人喜欢看一些书评对书有个了解足矣。

1、如何选书

我们很多人都在看书,但很少有人会选书。在当今社会,新书正在以每年几十万本的速度在出版,而这些数据不包含网文等书。那么这么多的书我们不可能有时间看完,那如何在这么多书中找出适合自己而又不浪费时间这就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问题。

对于选书我通过一些书籍和软件,也和朋友有过一些交流,我认为首先选书要看出版社,为什么看出版社?是因为同样一本书,不同的出版社印刷的质感和质量不一样。现在图书出版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比如《诗经》这本书,中华书局出版的书在译注上更加准确,且无错别字,看起来更加的舒服。

的确,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选书大部分都是看书名,毫无目地的选择,没有人会去细想这是哪个出版社或者是出的书。但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看出版社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这会决定我们看的书是否准确,不会被错误或不当的翻译误导。

我平常看书选择出版社,会在豆瓣当当等网站查看评论,哪个版本的更受欢迎,评分等级高,更尊重原著那就购买。豆瓣的评论大部分评分高的都是比较好的版本,可以选择购买自己想要的版本。

2、选什么书

我认为读书首先要看书,看的多,接触的多自然会选书。如何选对自己有用的好书很关键。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只是遇到好书,我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才会发现哪些书才是好书。

读书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对于读书,我们每个阶段的认知和喜好皆不同。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我们还在少年,所以对于读书我们的层次很低和见识依旧很短,所以我们需要看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如跟智者交流,授道解惑,能带来身心的愉悦。什么才是好书?我认为好书就是不论看多少遍,被多少人嚼烂了在吐出来都还能得出新鲜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曾说:“一本书,如果第一遍读觉得好,第二遍读还能得出不同的知识,第三遍仍然值得看,那就是一本好书。”

有人说定义一本好书的标准是能否传世。如果我们看完一本书觉得这本书可以留给下一代看,值得保留无数次翻阅,那么这就是一本好书。就如《红楼梦》,这本书被无数学者、读者阅读解析,甚至全国有很多的红学机构研究这本书,可至今没人能研究的透,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着人们去发现。

读这样的好书才是正确的选择,人生苦短,把时间浪费在研究和学习这些书上,对于写作,对于人生我们会多一些认识与思考。一本好书不论花费多少时间都是值得一看。就如《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将108个梁山好汉塑造的个性鲜明。比如林冲人们会想到豹子头林冲,比如宋江至今让读者骂,这才是一个成功人物的塑造。书中人物事件发展不跳脱,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当今社会很难有作者能够同时在一本书中塑造这么多人物,且构思精巧,这就是好书值得一看的原因。因为难以超越,所以才经典,因为经典所以值得看。

读书首先要读,然后读好书,最后读经典书籍。好书很多,但能称为经典的只有少数。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那是无数代人经历无数岁月所留下的精神食粮。比如中国自古以来的《论语》、《史记》、四大名著等书籍。

这些经典之书是经历无数岁月,且依然被沿用至今。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这些经典书依然能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就是一本经典书存在的意义。

那么回想起来我们看过的书有多少能让我们反复值得看,又有多少书我们看完毫无收获或者看了就不想再看。我想我们平常看的网文,在书店买的畅销书,网站排行榜的好书都掺杂了多少水分,又有几本值得收藏反复看呢!

那么对于读书怎么选书我做了自己的见解,但书那么多,很多经典书又晦涩难懂,怎么读就是一个经验问题。

四、怎么读经典书

1、看纸质书

首先对于读书,我个人喜欢看纸质书,因为到手的触感与网页的触感完全不同。纸质书可以让我们看书时更加专注,且在看书过程中容易做笔记划线找重点。

现在有很多的阅读软件比如微信读书这些,虽然也可以划线做笔记,但是我个人还是喜欢看纸书。看纸书可以收藏也可以留给孩子看。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看纸书可以影响孩子,让孩子对书籍感兴趣,进而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而当着孩子面看电子书会误导孩子,让孩子沉迷手机。

2、读经典书的方法

很多人都在看书,却很少有人能看出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就是如此。经典书大都晦涩难懂或者是文言文。因为书籍历史背景较远所以看起来费劲,这时候我们需要去咬文嚼字,破除对文言文的恐惧。

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大多通假字或生僻字书籍下边有注释,我们需要借助注释来阅读。初速文言文,会觉得每个字都难以理解,但当我们不放弃,钻进去啃时会发现越看越觉得有味道,且会越看越快。

对于文言文,我们逐字逐句看完第一遍后再反复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些优美或者好句子我们可以摘抄,可以在写文中引用。比如《诗经》中的蒹葭这一类诗,我们还可以大声朗诵找语感,可以对文章加深了解。

比如读《桃花源记》时,我会大声朗诵,甚至背诵。这些经典文章不论从写作手法还是语言的运用上都值得后世之人学习。

读史记战国四公子时,就需要挖掘人物所在的历史背景然后对人物做出分析。我记得当时我看史记这一类文言文时,我拿着手机,打开电脑,再在本子上做笔记。当时读这一类文颇为吃力,需要借助百度或其他相关书籍查阅人物资料。

经典文学很多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如何挖掘并找出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比如读《赤壁赋》时,文中写到“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如若不对全文做了解,不对苏轼当时被贬谪的处境做了解,就会真的以为有客人与他游船。但苏轼当时被贬谪,无人与他亲近,又有何人敢与他游船,或许有,但根据原文得出他是自己在与自己对话,真我与自我在对答。

《赤壁赋》中写到,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读到这段我们需要去查曹孟德和他的诗,苏轼为什么在赤壁提起此人?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就是我们要深入去了解的原因。查阅资料,我们才知道曹操在这里参与了赤壁之战,且大获全胜,闻名后世。读这类文只有如庖丁解牛似的把文章拆开重解再用自己的理解把文章串联起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我们看书一定要看原文,看原汁原味的东西。比如《史记》或《诗经》这样的书有很多名家解读,可每个人的风格与点都不同。他们翻译的书就如别人吃进去又吐出来的馒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读书要自己花时间去解读,去深入研究,只有自己去读,去咬文嚼字最后才能加深映象,自己悟出来的才属于自己,读书这事别人不能替代,只有自己去把它读烂读透,只有如此才能读好书。

作为写作者来说,读这经典书肯定是抱着目的读。我们或是为写作手法或者查人物介绍,或者从书中找思路。当我们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书时,可以更好的对书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找到自己寻求的答案和知识。所以看书一定要带目的去看。我通常也是带着作业或者一些疑问去看书,然后不懂就查相关资料,直到弄懂。

看这类经典书比如《史记》或者《水浒传》,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帮助。比如水浒传中人物的塑造,当我们看作者如何一步步把这些人物一个个聚拢到梁山时真的是技艺高超。写到林冲妻子因为一次次被羞辱,最终林冲被逼上梁山,对这个人物塑造相当经典,这也是为什么豹子头林冲,武松打虎特别有名的原因。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越是鲜明,人们就会对这个人物印象越深,这才是写作塑造人物的最高手段。如写《魏公子列传》时,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如文中“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这里作者通过对信陵君亲迎侯生,“引侯生坐上坐”,并且“为寿侯生前”动作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刻画人物的礼贤下士。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对书中的描写手法或字词句段做一些笔记。用本子或者印象云笔记整理好,接着我觉得需要写读后感或者书评。读一本书如果只读不输出,不做笔记,那么读的很容易忘记,且不能读之以用。输入很重要,输出同样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而写是为读书的最好方法。

越是经典的越是有味的,越读越香。我不能说我读懂了多少,又读了多少本,但对于经典我们该抱有尊重的心。我们可以读经典,但不可为读而读。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但不要掉进历史的深渊里。我们能做的是看书中对我们有用的,这就足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读写中坚持自我|读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