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第二次启航 ——谌洪果老师导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之三

第二次启航

——谌洪果老师导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之三

谌老师第三次导读,先帮助大家梳理了前面两次的思路,亚里士多德从目的角度定义善,主张善不是超越于人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达到的,他更关心行动,善要在政治领域展开,他把善拉回人间,他研究德性,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一句很值得深究的话,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友爱的概念(友爱政治学,指朋友之间的关系),友爱与友善不一样(可以针对陌生人)。爱真理是智慧的朋友,爱人则是情义的朋友。会饮篇是探讨友爱关系的。爱是通达美的唯一途径。智慧之爱与情义之爱是在什么程度上是冲突的?西方是对话的传统,中国是语录的传统。在专业中很难发现自己的局限性。真正的友爱是发生在对手和敌人之间的。亚里士多德的思考永远离不开对话者柏拉图。柏拉图成为亚里士多德永远摆脱不掉的幽灵。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对话是他的第二次启航,航船并不能顺利地抵彼岸,对智慧的追求需要我们去开辟一条水路,然而背后的海水还是很容易淹没我们刚刚开辟的道路。我们阅读元典,与元典对话,也是我们的第二次启航。

不存在一个普遍存在的善,亚里士多德主张从下而上出发,从始点出发。我们要区分真理和意见,我们是活在真理当中,还是活在意见当中,活在意见当中,就会变成庸常的人。罗振宇的演讲都是意见,不能成为每个生命体功能的一部分。我们的始点是意见的世界,从意见的世界出发,一步步走向真理。善是有等级的、层次性的。性质的善、关系的善依附于实体的善。

“是”就是存在。存在者对存在的遗忘,造成了悲剧。把存在实体化,变成了存在者,掩盖了善的意义。海德格尔是反对实体的,不能把概念坐实。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就要坐实。对你是有用的就是善,是关系意义上的。在适当的时间行动获得好的结果就是善。处所上的善,性质上的善,都是从范畴的角度来说的。

自身之善与手段之善是有区别的。三种善,享乐、荣誉和沉思,沉思是最高的善,即幸福。幸福是不假外求的,是最高的善,是因自身之故而被追求的,追求其他的善都是手段,是为了获得幸福。善不是偶然的。

属人的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实践理性与科学理性是由区别的,我们是在实践中拥有并实现自己的功能的,而不是在科学理性的指导下完成的。政治家要关注灵魂之善。政治家既是立法者,也应该是灵魂救治者。

完善的善是自足的,但不是孤独的人过孤独的生活,而是在社会关系中,一群人过共同的生活,一群人限定于城邦中。人要在关系中成就自己,古希腊的城邦很小,一般就是几千人。

勇敢处于懦弱与鲁莽之间,是最适当的。时间是生命实践展开的一种视野和境域,是好的发现者和参与者。

进入经典,与作者经历一些小错误,一起思考,然后再走出来,才能够创新。

我们不能把体制的荒唐作为自己思维懒惰的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第二次启航 ——谌洪果老师导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