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散记

凤凰散记_第1张图片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叫茶垌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从此,人们知道在中国的湘西还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凤凰。边城的山,边城的水,边城的吊脚楼,以及边城的种种繁华和忧伤, 从此缭绕在心上。直到有一天,我终于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

从怀化坐车,绕过九曲十八湾才望见横卧于沱江上的虹桥,凤凰到了。穿过长长的青石板,登上古老的旧城墙,那窄窄的吊脚楼和旗杆上高高挑起的客栈招牌,让人有种时空交错,不知人间何年的感觉。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地方的便是这只有两里多长的古街,青色的石板,青色的砖瓦,和古街上青色的蜡印布衣浑然一体,让人凝重,催人思索,淳朴的凤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历史的过去到现在,无论喧嚣与嘈杂,从来也没有改变过。华灯初上,闲逸而孤独的老人们纷纷来到街头,一支胡琴,一筒渔鼓,一段地方戏曲,吹的如痴如醉,听的惊心动魂,那些过去的沧桑,尽在这苍凉的夜色中一一回味。

第二天起的格外早,踏着寂静的青石板,我们来到了北门码头。北门的古城门楼是清朝遗留下来的建筑;风化而斑驳的红砂石据说是鲜血染红的,当年这里发生过太多战争,锈迹斑斑笨重的铁城门让人想起远古浑厚的号角,北门外码头一座窄窄的木桥和一座由石墩连成的跳桥,承载着上下几百年的光阴,历史的厚重在这里凝固。

找一只游船,趁着人少泛舟沱江。沱江里柔柔的水草象少女齐腰的秀发,随波舞动。清凉的河水欢快地从岩缝中流走,两岸美景自不必说,我们此行要去拜谒沈从文老先生的墓地。给我们撑船的小伙子只有23岁,十分热情地要领我们去,他说,沈先生是我们的福星,《边城》成就了我们的旅游业,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凤凰的今天。他的墓地在山上,小伙子系了舟,随我们一同上岸,由听涛山拾级而上,矗立一块石碑,上有黄永玉先生的手迹“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继续前行,只见一块大石,小伙子说,到了,这就是了。 没有墓园,只有一块从南华山上采下来的天然五彩石矗立在面前。正面是先生自题的手迹: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认识“人”。

背面是她的姨妹张充和女士的撰联: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取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就是:从文让人。听说,沈先生三分之一骨灰留在北京,三分之一沿沱江一路抛洒,剩下三分之一就葬在这凤凰。率性而为的山水养就的睿智艺术家总是与山水心有灵犀,默契无限。

继续沿江而下,小伙子话多起来了,他说他家原来靠摆渡生活,后来旅游公司买下了这一带的泛舟权,他便处于半失业状态,只能于早晚间私自拉些游客,补贴家用。他说,家里正在盖新房,全家都在努力挣钱还债,等年底房子修好了就可以当客栈收租金了。他还说,他的家乡很美,但是也很落后,所以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去城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回来后好好建设他的家乡,虽然现在他最远只去过离这里54公里远的吉首……我想他是对的。古镇善良而淳朴的人们,千百年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烙在记忆里,融在血液里,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愿望。

凤凰最打动人的,是它的自然和随和,是从容、淡定的人生。凤凰要慢慢地看,细细地品,那吊脚楼,那古城墙,那虹桥,还有沱江的水,都安抚着每一颗驿动的心,带一种悠闲、平和,去融会山水文化的精髓。

你可能感兴趣的:(凤凰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