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牛逼比死还难受吧!读《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一句话书评:

比马斯洛需求更牛逼的总结,同时也是一部对消费思考很深的书,有助于反观我们自身。有些东西难道真的很重要吗?是不是可以克制一下,比如别总想着那么牛逼。


马斯洛需求定律大家都很熟悉,很多写作书籍或者消费类书籍都会提到,洞察目标受众的需求心理来做广告、写文案之类的。

其实马斯洛前面的需求可以说谁都知道,无非就是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得混口饭吃,别跟我谈什么理想。在学校里面很多年了,这也一直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很多学生需要的实用修车技术,而老师你总是在课堂上跟我们谈理想,有意思吗。高中的时候倒是还能接受,越往后就越觉得扯淡。


不牛逼比死还难受吧!读《后物欲时代的来临》_第1张图片

1

郑也夫教授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归纳精到而简单明了舒适、牛逼、刺激,而且比马斯洛更高明。讲得深入浅出,逻辑自恰。

不同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三个词更加深刻的挖掘了作为生物的人的本能,这一点可以从书中的很多引文中看出来,教授援引了诸多生物学的案例。难道我们可以否定自己的生物本能吗?

纵观卖座的大电影,不都是刺激型的吗?

《战狼》《速度与激情》

或者无脑型号《西虹市首富》

能经常去电影院的消费人群,起码说明其消费能力还是可以的。而这种刺激,也在各种方面显现,各种搞怪的视频,不都是一种刺激吗?

或许有时候说“刺激”严重了一点,“新奇”这样的词语更为合适吧。只要不在新奇,很快为时尚所抛弃,《变形金刚》越看越觉得没有味道,同样的菜吃几遍有意思嘛?

而牛逼呢

这显得有点粗俗的味道了,但无疑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概括。

在家里的时候,老爸总是对我姐弟说,以后不求别的,能买一辆什么什么车给他拉风就好了,这不就是显得“牛逼”吗?

生怕别朋友们和周围人的眼光,所以要时尚,当大家都穿成一样就不时尚了。时尚,不就是穿得不一样嘛,凸显自己,不就是显得牛逼吗?

作者运用了很多生物学的案例加以说明,比如动物界中许多雄性特征,孔雀漂亮的大尾巴,显得牛逼,但是是不太利于生存的,不过我想任何孔雀都想要这样的大尾巴。不利于生存又如何,不就像“你不牛逼你会死?”的反问吗,真的,不牛逼还真比死了难受吧。

人,在这些方面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知道是那个哲学家说的,人是比较存在的动物(貌似尼采吧,谁说的不重要,但这话有道理)

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同龄人压力”,当一起读书的同学月薪多少多少了,心理那个感受啊。父母们也总是说:你看那谁谁家的孩子怎样。看吧,通过一些比较显得不那么牛逼的时候,还真的挺难受的。

前几年,还在上大学,一般来说这一阶段父母以及周围人对我们的标准是:好大学=牛逼。于是前几年我和家人都充分享受了这种牛逼感,特别带劲。

而上了研究生,因为很多同学都工作挣钱了,这时候标准成了:好工作高工资和清闲=牛逼,于是这一年来,香菇蓝瘦啊!都觉得自己快得抑郁症了。

幸好心理素质好,否则不牛逼我想真的会死吧。比如说跳个楼什么的。


2

本科学的是广告专业,向来有一种悲观主义的人文情怀,就像《娱乐至死》中波兹曼所表达的那样,随着新东西到来的是阵痛。动物实验表明以及小孩子选择陌生玩具这样的例子显示,动物(包括我们)总是喜欢呆在舒适与刺激的中间地带,人承受不了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

同时,学广告的时候,也自诩是和医生同等的职业,医生治疗身体,而我们在这个消费时代中治疗人的身体。广告的逻辑就是一个“缺失逻辑”,生活充满了不如意,很操蛋,那么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填补这种缺失。长得不够好看,来来来,我们的身体工业走一波(美容美体整容)。身体是什么,伴随着认同感,和生物的炫耀一样,需要威猛才能吸引异性,这也就是教授所说的“牛逼”。

文化研究这样一些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就是“认同”。我们费力的塑造自己的身体形象,出门必化妆,接近时尚,在凸显自我与异类中间地带。

后来毕业论文就写了广告审美文化一题,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消费社会的研究,如德波的景观社会、波德里亚的仿像、李普曼的虚拟环境等。广告审美文化的核心乃在于人的广告化,难道不是吗?什么是品牌,班尼路吗?我们尽力的追求,希望能够贴上某某名牌大学的标签,同时自己还不忘记给自己贴标签,健身爱好者、斜杠青年。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熟人社会慢慢的远去,曾经小时候还生活在农村,这不是谁家孩子嘛,有多大能耐村里的人都知道。对了,我也是那种从小就是村里孩子的榜样,成绩优秀,自律,上大学接着上研究生。然而终究抵挡不住陌生人社会的到来,村子里面的年轻人慢慢的离开,每次回去觉得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陌生人社会,人怎样在短时间内评价一个人呢?最简单的不就是考试,学历、标签或者品牌,高速运动的社会不可能慢慢来考察一个人的。当然这有点扯远了,从认同到了品牌再到陌生人社会了,这也是郑也夫先生另外一本书《吾国教育之病理》开头几章在探讨的。

消费主义的时代,兴许一少部分人会向着极简的方向前进,但是追求牛逼的本能依然改不了。同时还应该看到,极简这样的风气先从美帝这样的地方开始兴起的,他们对于消费品的排斥早于我们。

而吾国呢,虽说所谓第二大经济体,但应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应该有点B数。不了解国情的同学多到农村转转,不是旅游农村,是真正的农村,在媒体视野之外的农村。如果硬是要以消费社会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我们这个动态发展的国家,消费将会前赴后继。如果真的再过些年,真的实现广泛的消费社会,那到还挺开心的,毕竟农村孩子。

现在有一种新的消费,去像我们云南,或者海南这样的地方买房度假或者养老,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牛逼比死还难受吧!读《后物欲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