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

多少日剧大IP,一搬到中国就完蛋。

表妹就不提那个丢死人的中国版《深夜食堂》了。

有没有例外?

还真有——

《北京女子图鉴》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张图片

趁着观影活动,表妹撸完了整一部。

6.8分,对于一般国剧已算不错。但表妹感觉,整部剧播完后,这分还能再高些。

《北京女子图鉴》的故事,就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四川姑娘来北京奋斗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几种讲法,第一种是庸俗版的——

十年间,她从20出头的小丫头,成了职场高管。看完前6集,她已经换了俩男友,顺便还搭上一个多金帅气的公司老总……

是吧,庸俗版的这种故事,你见得太多。

那表妹就说点不俗的吧?

或许,这其实是更好的一种“俗”——

都知道北上广深高大上,但这部剧,拍的是“脏乱差”。

大城市嘛,当然不仅光鲜。而初来大城市的年轻人,接触的光鲜更少。

他们日常都在接触什么?

你懂的,充满脚臭味的长途大巴,满是泡面味的卧铺车厢,人挤人挤破头的北京大巴……

在一群臭汗的打工者中,总有这样的姑娘,穿着还算干净,紧紧抱着书包,憧憬又胆怯地望着窗外。

那是不是也曾是你的19岁、23岁、25岁?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2张图片

你面试过,撞破头过。

你敲开一些陌生的公司大门,走进一些空气凝固的面谈室。

严肃的考官,用怀疑、防守的眼神盯着你。

问着一些或高深、或老套的问题。

你肯定也说过“为了梦想”“年轻就想闯闯”这样的傻话。

为了梦想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3张图片

你无助过,饥饿过。

身上只有一点钱,坐在街边举目无亲。

北京的小吃,感觉样样都比不过家乡。

但大冷天的,半根玉米也美味,一个胡乱塞着菜叶的“小推车汉堡”也美味。

还有那带着鸡蛋香、却随手一抖能飘出劣质塑料袋粉末的煎饼,也足够温暖诱人。

可你犹豫着想,到底是吃五块钱,还是三块五?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4张图片

你病过,孤独过。

一个人打着点滴,一个人举着吊瓶,一个人解不开裤子拉链。

你哭着、羞着、怯懦着,向别人求助。

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应该矜持一点的女孩子。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5张图片

初来乍到的我们,和女主陈可依一样。

但摸爬滚打几年后,陈可依的名字里,就去掉了一个字。

依靠的“依”。

没人依靠的“依”。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6张图片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改个名。

而是掉一层皮,这个字才能抹掉一笔。

是面试时,期待的工资6000,一点点的往下掉,最后连开口提都不敢提。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7张图片

是借宿时,在男同学家差点被非礼。

是逃出虎口时又再三思量,壮着胆回去问男同学:

你给我介绍的工作,我还能不能去!?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8张图片

是拎着箱子在大街上晃荡时,远方的男友提了分手。

是以为遇到了爱情,却遇到了对方的一家三口——

通过朋友,可依认识了一个叫吴昊的男人。

第一次见面,人家就日料、香水、裙子……各种花钱。

这件事在朋友王佳佳眼里,就是“大家一起开心开心”。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9张图片

但可依却觉得,是不是在吴总眼里,自己与众不同?

慢慢她明白了,哪有什么不同:

在北京,吴总这样的人已经早有人依靠。

而一个连自己都靠不住的人,怎么可能与众不同?

我天真地想在这个大城市里

表现出自立自强的与众不同

可实际上那时候的我

连靠自己的资格都没有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0张图片

脱掉了一层层皮之后,她终于在外企当上了小白领。

入职做自我介绍时,没人知道她的微笑哪里来。

只有她自己明白,我已经丢掉了那个“依”。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1张图片

这一点真让表妹放心。

因为去掉这个“依”,故事就避开了某种三观不正的可能。

而去掉“依”,其实分两个阶段。

一开始,她无人可依。

而现在,当她站住了脚,满可以拿回这个“依”。

因为她是白领了,她有好工作了,她还年轻,有姿色。

靠男人上位,她完全可以钓着吴总不撒手。

跟高总一起出差时,人家让她半夜送烟,她也完全可以半推半就地……

把自己送上别人的床。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2张图片

但她没有。

她学会了自立,也学会了自保。

有人说,这是一部“披着玛丽苏外套的北京爱情故事”。

表妹想问一句:

哪有这么“小气”又这么“土气”的玛丽苏啊。

你看这剧多“小气”——

根本没有霸道总裁,当然也没有玛莎拉蒂兰博基尼,连一个小小的钻石永流传都看不到。

家里的洗发水用完了,还兑点水再用几次,简直low爆。

那些穿着名牌,出入高档公寓的情节,自始至终都不会发生在陈可身上。

你再看这剧多“土气”——

就算陈可有能力买房,第一考虑也是通州,即使买通州也还差点钱,还得跟老妈借。

别人搬家都是APP找个大货车。

她?搬家是自己拉板车。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3张图片

表妹没坐过兰博基尼,但表妹24岁搬家,也是租了个板车(倒是没自己骑)。

表妹也直到今年才买房,房不大,还挺远,而且也不好意思地啃了老。

这么小气,这么土气,说独立又没能力完全独立……这才是咱漂子啊。

说到这,表妹把故事说了一半。

大城市总用孤独与奋斗赶走一大拨人,留下一小拨人。

既然是故事,那么下半场,陈可就是那一小拨人。

十年一晃过去。

低头生存的她,突然抬头一看:

欸?不知不觉,一些本来混得比自己好的同学,她超过了。

一些本来地位比自己高的男人,她也超过了。

就像预告片中预示的那句:

人生到了这份上,敌人就剩自己了。

当然,不知不觉陈可也变了。

从喜欢街边的几十块小包,到存半年的钱买一款LV。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4张图片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5张图片

从喜欢用唇蜜,扎着青春散乱的双马尾。

到各色口红轮番上阵,梳着冷艳的职场高贵发型。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6张图片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7张图片

她的感情经历,也随着外表一起变丰富了。

她经历过经济适用男、事业有成男、艺术男、小狼狗、甚至妈宝男……

她经历过骑自行车的,经历过开轿车的。

她坐在别人的身后、身旁,看着路上的风景,反复看了好多次。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8张图片

但感情这件事,始终看得还是不太明白。

其实不明白,就是一种明白。

从坚信感情,到怀疑感情;从从前期待一眼望到头的感情,到现在不知道期待哪种感情……

她变现实了,也变理智了。

比起要什么,她更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_第19张图片

职场也一样。

面对十年坎坷,她知道自己不要依靠,知道总有一些事不该妥协。

她选择了事业,选择了野心,选择了继续独立,把赌注放在自己身上……

在故事后半部,有一幕是这样的——

30岁的陈可,穿着初恋男友送的貂儿。

她站在镜子前,把头发扎成了双马尾,擦掉口红,摘了耳环。

一副20岁的样子。

她一开始对着镜子笑了,后来笑着笑着又哭了。

她笑,是因为发现了久违的20岁的纯真。

她哭,是因为她知道镜子的那面,都是假的——

你怀揣勇气、毫不吝惜、大步迈过去的时光,再也无法倒流。

你和陈可像么?

表妹觉得自己和她很像(不只是漂亮这一点)。

都漂过,都穷过,都经过一些人和事。

幸运地做过“不喜欢的工作”,于是知道了什么才叫工作。

幸运地遇到过“不合适的人”,于是知道了什么才叫合适。

最幸运的,是我们经过了这些,还有胆量继续选。

你在北上广深,待够了几年?

你明白了什么是选择吗?

表妹渐渐明白。

简单的选A还是B,那不叫选择。

知道过去弄丢了什么,未来再不会选什么,那才叫选择。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留言,今晚表妹陪你聊点私房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优酷正在热播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说看完它的人都离开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