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新版《倚天屠龙记》的第一记暴击,竟是曾经饰演周芷若的周海媚“升级”成了灭绝师太;(传说中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么)
再往前看,陈妍希版《神雕侠侣》,观众非但不买账还给了她一个“小笼包”的称呼;
黄晓明跑去演韦小宝,痞气和猥琐的拿捏让人尴尬……
光是大师金庸的作品,翻拍的失败案例就已不胜累举。
但你听说过“小戏骨”么?
没错,就是那个全员十四岁以下的系列电视剧。要说翻拍,他们算得上是后起之秀。
从作品来看,“野心”不小——《红楼梦》《白蛇传》《水浒传》《三国演义》《刘三姐》《武林外传》……
看过的朋友都知道,小朋友的演技不差,要眼神有眼神,要动作有动作,从豆瓣评分可见一斑。
其中以《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9.1分达到巅峰,怕是很多砸钱数亿的超大制作,都无法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获此高分。
但细细捋顺思路,总觉得这盘棋下得有点大。确实,用天真的盖头可以掩盖许多事情,但遮盖下那双硕大的脚板走向的路,却不那么令人心安。
演技为引
“小戏骨”系列,最引人入胜之处就是这群孩子超乎寻常和预期的演技,他们的演技究竟有多好呢?
小戏骨翻拍的《放开那三国》不同于以往的剧情,全篇以女主貂蝉的复仇为主线。
而一席红衣的貂蝉不仅在剧中贡献了舞剑、舞蹈等身姿流畅的表演,更是将父亲被董卓杀害后的内心活动演绎得层次分明。
扑倒在满身鲜血的父亲身上伤心欲绝,从豆大的泪珠涌出,到最后带着恨意回头瞧见散落在地上的董卓战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悲伤而不做作。
更为经典的是《红楼梦》这一部,也是最让咖爷目不转睛的一部。
从第一个镜头黛玉在舟中垂泪,心就猝不及防地被小演员抓在了手里,想必很多人心中的林妹妹,也不过就是这样的姿态样貌了。
原本林黛玉进贾府的年纪大概就在11、12岁,让这个年纪的孩子来演,也是最不违和的,但扮演出林黛玉的娇柔灵动又心思七窍玲珑,着实不易。
只是片头一个抬眸的镜头,弹幕差不多就快要爆炸了,小黛玉眼神中的那种清澈和机灵,怕是很多老戏骨也难以拿捏,反而被白纸一样的孩子演得活灵活现。
所谓“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大概就是如此。
而剧中另一个精彩之笔,就是薛宝钗。“面若银盘,端庄典雅”,这种描述竟自然地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
小演员的面部丰盈,演绎自然,极其符合原文中“论雅淡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的描述。
就算是不言语,小宝钗微微一笑,眉目之间的温婉和大气都在瞬间喷薄而出。
从容貌到气质,从身段到仪态,即使是和87版的演员相比,也丝毫不会露怯。
演戏讲究形神兼备,形态像了,神态上也会有所助力。一方面感慨选角的神来之笔,一方面也惊叹小演员的聪颖。
然而,“小戏骨”们这道菜,观众也不是永远都吃不腻。继《白蛇传》《红楼梦》之后,偶有一两部亮眼的翻拍,但在评分上却极不稳定。
直到最近,主创潘礼平团队走向市场后重新打造出了“天真派”,奉献出了新厂牌的第一作《天真派:武林外传》,终于让人看出了一丝丝的尴尬。
在完整地观看了“小戏骨”系列之后,不难看出,这群孩子主要还是侧重于形态上的模仿,只得其形,但神韵难寻。
有时依旧会有点出戏,自觉是一群小娃娃在演大人,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从后来的《放开那三国》到《水浒传》,再到《武林外传》,由于题材的关系,那种江湖气、烟火气、从生活的积淀中展现出的阅历,难以依靠模仿来实现。
痴憨可以,骄纵可以,但是风情不行,沧桑不行。
因此只有《红楼梦》评分最高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小演员对角色的揣摩,依然配得上观众给他们的赞誉。从他们的年龄来看,真不简单。
就如导演所说,小演员们是一张白纸,他们是依靠天真来感受角色,因为单纯所以在进入角色之后,更容易跟角色合二为一,一些令人惊艳的表现完全是他们自然地感情流露。
光鲜为盖
拍完了“小戏骨”,看似皆大欢喜,到处星光熠熠。
导演火了、小演员火了、翻拍的经典著作又一次获得了热度,但现实真的是如此么?
广电总局曾经规定:邀请未成年人参与节目制作,其服饰、表演应当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征和时代特点,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
看看“小戏骨”,首先不是综艺节目而是剧集,虽然小演员未成年,但请的不是明星子女,服饰没有过于暴露也符合故事的时代特征。
剧情上的修改也完全绕开了情爱这一话题,譬如《水浒传》中林冲的娘子没有被调戏,而是被抢走了宠物鸟。
此外,按照导演的说法,自己也完全没有想要打造童星。
表面上看,小戏骨的确绕开了大部分雷区,但是……虽然没有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但曹操屠杀恩人全家之后,念出的那句“宁叫天下人负我,莫叫我负天下人”,究竟算不算一种价值观呢?
至于童星,自从小演员们火起来的那一刻,他们身上的童星光环就再也摘不掉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没有引导”可以掩盖的。
而对著作的翻拍,严格来说,“小戏骨”因为要绕开雷区,红楼梦不谈情爱,董卓和吕布的矛盾也不是因为貂蝉,这种背离原著内容的翻拍如何能称得上是一种致敬呢?
且原著的深刻也不是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所能参透的,更不是他们这个年纪需要理解和学习的内容。
何苦打着翻拍的旗号,扭曲了原著的内容,给孩子看未还原原著的故事,给成人看一群孩子拼尽全力地演绎成熟呢?
说的冠冕堂皇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从孩子的立场变相演绎经典,究竟是噱头还是确有奇效,就见仁见智了。
而小演员的片酬,导演和蔼地表示差不多都是义务的,顶多会意思一下,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然而,“小戏骨”的剧集却是放在某视频平台上的VIP内容,至于VIP,你告诉我站在哪个风口才能吹来一个免费的VIP啊。
虽然只是一种可能,看似光鲜的背后,结果或许比你想象的更加严重。
处处是坑
第一个坑:
影视圈有名的学霸喻恩泰,曾为了学习推掉了十几部戏,后来顺利去牛津大学交换。
这种学霸级别的演员会推掉戏,自然是因为拍戏耽误学习。一个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正处于学业上升期的小朋友们。
很多孩子都是学舞蹈,学戏曲,现在的经历也是为将来的演艺事业铺路,提早培养无可厚非。
但事实上,小演员们依然在接受义务教育,作业都要带到片场完成。况且很多知识不是靠演戏就能获得。
学业和事业的平衡是一个难题,虽说现在的00后一个比一个厉害,但这种慎重的问题,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圈外的父母,都很难做出一个合理的决定。
此外,用接受适龄教育的时间,学习如何演绎一个成年人,此举连揠苗助长都谈不上。
对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该有相应的经历和社交圈子,成熟是他们需要通过成长自己去获得的。
因此他们无法还原《武林外传》,平心而论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催熟的果子,味道总不是那么对味。
第二个坑:
如果影片只拍一部,或许是一个叫好又叫座的选择,娱乐性和艺术性达到一种平衡,小朋友们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然而,一部一部又一部,预约的翻拍排到了下一年,这已经不是什么简单的艺术行为,更像是……在尝到甜头之后欲罢不能的商业行为。
低片酬,有口碑,有市场,有效益,这种买卖简直是不做白不做。
至于未来发展什么的,自然也是怀着极强的乐观主义精神,认为他们以后一定越来越好。殊不知,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暂时的知名度带不来过多收获,这种知名度只有在成人世界里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一个孩子未来的成长能否与商业的浪潮一起汹涌磅礴我不得而知,但这更像是一步险棋,一步之差,万劫不复。
第三个坑:
毫无疑问,剧的内容没有情情爱爱,但残暴血腥却随处可见。
印象深刻的一幕,董卓在大殿之上傲视群雄,皇帝吓得不敢言语,诸臣瑟瑟发抖。
而为了近一步威慑群臣彰显自己的权威,董卓下令扛来一鼎,鼎中盛满鲜血,而董卓则冷笑着勒令群臣饮血……这种残忍的剧情,哪怕是放在成人的剧中也依旧令人心惊啊。
纵观“小戏骨”剧集,打打杀杀的镜头不在少数,于是,我们难道要得出一个结论,情情爱爱太恶心,血腥暴力有助于儿童成长么?
第四个坑:
影视业的门槛是什么,已经成了一个天大的谜团。“小戏骨”的火爆着实有道理,但一定程度上也偷了懒、钻了空子。
剧集的卖点,无非不就是小孩子的可爱和出乎意料的演技么?对一个孩子,我们的预期原本就会放低,即使演的不够好,只要足够可爱,就有一群叔叔阿姨围着看。
借着这股子可爱,似乎一切都可以被无视,道具无所谓是否粗糙,装扮无所谓是否精细,反正观众们也会因为他们是一群小孩子而降低标准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影视业的门槛是不是也被降低了?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因为年龄而随意抬高和降低门槛,那这个行业的评判又是否太过于儿戏呢?
第五个坑:
流量,这也意味着铺天盖地的关注和你无力左右的舆论。
现在的明星已经足够成熟,尚且会被舆论所影响,这群孩子对于是非评价,又能否有自己的判断,能否做到平常心呢?
名利的光环容易让人眩晕,我们理应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但相信只是我们单方面的决定,并不是他们一定能够实现的最终结果。
现在的网络拥有诸多自由,特别是评论的自由,不难看到弹幕里充斥着一种声音——叔叔等你长大娶你/我老婆真好看。
没错,是好看,但是关你什么事?你确定孩子们看到了会开心么?
坑已至此,无需更多的言语来粉饰太平。
“小戏骨”系列,单单凭借模仿以及孩童水准的智力水平揣摩角色,就能获得好评,演技吊打一众鲜肉,且市场广阔,足以见得现在的演员们有多不努力。
但这一系列剧集在带给我们欢笑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
影视业的蓬勃发展自然要依靠更年轻的血液和更有力的推动,可如果要依靠这些小朋友去推动,那难免太令人发笑了。
本文作者 | 核桃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