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复习记

现已渐入总期末阶段,该如何有系统且高效的“温故而知新”?大致上利用两个时间维度,上课走“专项类”复习,早读走“识记类”复习。

“专项复习”:1.整本书的字词,音,形,义。2.文学常识和名著  3.成语和语病的运用。4.综合语用。5.古诗词背诵默写  6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翻译 7.现代文阅读(课内) 8写作(这部分先不说了,尤其在字词上,题量简单又冗沓,但怎样从“会”中发现“不会”,是关键)

今天早读课,复习了第三单元古诗词,共六首。除了读,背,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诗意,我求教于孩子们说:“宝贝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个问题始终不解?教材的编者为什么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送张丞相》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有什么联系点呢?如果从表现手法,题材,主题等方面来考虑有没有启发?“。答案莫衷一是,直到现在,我也依然困惑(不是假装,是真的不会)。

再有,这种思考方式推进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四首。孩子们很容易发现苏轼和陆游的《卜算子》两首,共性除了词牌名一样,在表现手法上都是”象征“。《题破山寺后禅院》与《送友人》孩子们说,由”但余钟磬音“和”萧萧班马鸣“两句 可见两首诗都用到“以声衬景”的手法,能有这样的分析,我内心万分佩服。

我想说的是,1.对知识,一定要有”琢磨“的过程。2。对知识,找”结点“。有了”结点“才能成串,成网,否则就是”碎片化“的东西,繁而杂,价值都不大。

最后,讲的再好,终了还是要”强识,打铁要趁热。怎样“小脑袋”们紧张起来,把丝毫的时间利用起来?骤然,灵光乍现,泉思涌动:放学后开始默写,于是“过五关,斩六将”谁能写完,谁先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读复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