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刻,感受广阔

1月1日那天,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这本书买回来整整一年了,但只翻看过前面几页。

小小的书架上,书桌上,桌子旁边的地上,Kindle里,堆满了我这几年趁着各种优惠活动囤积的书。

但,买书热情从来都是大于读书热情的。除了写稿中必须要熟悉的资料,很少能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本书。更多的时候是这样的,随手拿起一本,随意翻开看看,中途打断就放下了,下次再随手拿起一本,随意翻看。

再次拿起《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我读到了这么一段话:作为一个小男孩儿,埃隆性格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他对读书如饥似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似乎就书不离手。“他每天读书1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金巴尔说,“如果是周末,他可以一天读完两本书。”全家人去购物的时候,经常发现埃隆中途不见了,梅耶和金巴尔就跑到最近的书店去找,总能看见埃隆坐在地板上全神贯注地看书。

看到这里,突然觉得,这才叫读书啊,好像一项日常工作。而我,更像是拿阅读当休闲活动,随意又散漫。

我们都知道,书要读得多一点,广泛一些。也一直在阅读,但除了工作需要,大量地认真地一本本书去啃的人不多。

我想要把阅读从休闲状态转入工作状态。认真、专注、投入。

反正买了,总得过一遍吧。而且,读上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乃至更久,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呢?我想知道。

那就从手中的这本书开始吧。正好又是1月1日,一个很有节点意义的日子。


2

怎么读?

世上书太多,个人时间有限,所以,不能什么书都读。有些书实在提不起兴趣,那就先放下,有些书实在不值得阅读,那就及时扔掉,既然已经浪费了钱,不能再搭上时间。

有些内容不必逐字逐句地细读。回想那些曾经读得很认真的书,时间久了,照样印象模糊。所以,重点部分、特别感兴趣的部分仔细读,其次可以快速浏览,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再回头细读。

同时,记录阅读体验和感受,或简略或详细。


3

1月1日到2月10日,阅读记录。

第一本:《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这本345页的书,大概有三分之二是细读的,剩余部分读得比较粗糙的,不影响整体联系和理解。

虽然马斯克、特斯拉、SpaceX都是熟悉的词语,但了解它们却是从这本书开始的。从生长在南非的少年马斯克,到世界瞩目的马斯克,他大胆冒险,却也曾受欺凌,他雄心勃勃,也常遭受打击,他是被追捧的偶像,却也备受争议。

这本书在文笔上没什么亮点,但作为人物传记,还是很好地记录、展现了人物经历。因为涉及到马斯克多年的创业详情,还有一些生活方面的内容,书中信息量很大,也很复杂,但总体处理得还好,读起来不会晕乎。对普通读者来说,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也有一些,但讲得清晰,很好理解。

第二本:《生命的路》

鲁迅先生和他的文章有多大名气就不用说,但除了课本和课外读物中的文章,我还没有系统地读过他的文。

《生命的路》是一本散杂文精选集,选取了鲁迅在不同时期所写的文章,所以在内容上,差异还挺大的,写法上,基本都是我们熟悉的“鲁氏腔调”,很有特色。

可能是因为脱离了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有些内容读起来感觉生涩、无趣,属于粗略翻过的。但大部分内容都能把人带到那个时代,也能感受到先生强韧有力的笔尖所表达的情绪。另外,鲁迅先生写起生活类的内容,还是挺有趣的,又不失洞察力。

第三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一本凑单书,买来约一年后,才被我撕除塑封。后来才知道,它是劳伦斯挺有名气的作品,还曾是一本禁书,根据它改编拍摄的电影也有好几版。

读前面部分的时候,我是非常喜欢的,感觉开篇很有气象,也很细腻。到后面部分,文笔依然,但故事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查了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好像能理解他为什么如此安排了,康妮和查泰莱先生的关系变化,康妮和麦勒斯之间的情感发展,所有人对时代环境的反应,无不寄托着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和憧憬,但感觉有点地方显得勉强,比如康妮和麦勒斯之间的某些故事情节。而作为“配料”的查泰莱先生和女佣波尔顿太太的故事,则显得更自然、真切。

第四本:《寻找家园》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高尔泰这个名字,是完全陌生的。我也忘了是什么时候买的,忘了当初为什么买它,也许是根据网页推荐凑单的吧。

去年10月,我才第一次翻开这本书,随意翻看了《苏州行》和《我的岳母》两篇文章,感觉还不错,就放在桌子旁边准备随手翻阅。结果,这一放,就是三个月。当然了,主要是因为桌边等待我随手翻阅的书太多了。

再次拿起《寻找家园》,从第一页开始认真看,越往后看,越有翻看恨晚之感,真是一本好书啊!

这本458页的书,我全部是细读的,但用时并不长,因为它吸引人。文字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

一是写作上,自然、简洁、真诚,又有力度,读起来很顺畅,不管是逻辑上还是情感上。

还有内容方面,它记录的是一个人从童年到花甲,从经历战乱到各种运动,从中国到美国,

一个追求真实自我,追求理想的艺术,探索自由之路的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飘摇和挣扎。

曾经听过、看过关于那些年代的故事,但都是零碎的,这是我第一次通过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历程,比较系统地来了解20世纪中后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些事情。书中基本都是围绕个人、家庭经历来叙述的,没有大面积的铺展,但很深刻、深入,与时代、人性紧密相扣。

我读的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不知道是完整版的还是删减版的,但足够令人震撼,甚至感到窒息、疼痛。当然,也有那么一些真善美的人性之光,在无边暗夜中,微小却动人地闪亮着。

读罢此书,也会让人觉得,有些东西,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但可能好久没重印了,现在只有少数的店在卖这本书了。而且,原来定价49.5元的书,最低也要100多元,最高已经标价400多元一本了。如果以后不再出了,这个价格也值得买。


4

另外,这个假期也陪孩子看了一些童书。

小时候没童话书可看,长大后没兴趣看。所以,我近几年才开始接触一些绘本、童话书之类的。

阅读《格林童话》,是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之一。虽然有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的出自《格林童话》的世界级流行童话,但我却对这本书喜欢不起来。

后来,孩子又找爸爸读这本书,听到孩子爸爸也说出了同样的困惑:这都什么故事啊?

后来,在《寻找家园》中,看到高尔泰先生写童年往事时,也说不喜欢《格林童话》。

举几个例子。

《磨坊工和小猫》的结尾是:公主嫁给了汉斯,从此过着快乐的日子。

《蓝灯》的结尾是:国王很害怕,把一切都送给了士兵,并且让他娶了公主做老婆。

《聪明的农家女》的结尾是:国王感动得泪流满面,重新把王后(原来的农家女)带回宫中,与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勇敢的小裁缝》的结尾是:国王不得不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和半个王国给他。小裁缝成了国王,直到去世。

《十二个跳舞的公主》的结尾是:士兵娶了公主为妻,当天就举行了婚礼。在国王死后,他成为国王,过着快乐的日子。

总之,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而且,大多是一个贫穷的姑娘或小伙,突然因为某种魔力或意外,被王子或公主相中,从此爱情美满,锦衣玉食,一统江山。

不是说穷人不能达到人生巅峰,而是这种故事给人更多的感受是意淫、套路和无聊。也有说现在的《格林童话》经过多次改编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我不知道中文版本有没有变化过,但现在所读到的,真是喜欢不起来。

当然,我并不排斥给孩子读这样的故事书。我会和孩子交流自己的看法,但不会把观点硬塞给他。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对一切事物的认知过程和认知体系,我们不应剥夺这一点。

况且,一本书不至于影响一个人。况且,世界本就是多元、混杂的,在混杂中感受、辨别、选择、塑造,也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之一。

《拉鲁斯趣味科学馆》系列,是我和孩子都喜欢的。里面的内容简单、有趣又实用,而且图片也很好看,有时,我去特意去欣赏里面的一些图片。

还有岛崎政男编写的《学会保护自己》,这套书很实用,告诉孩子们在面对一些情况时该怎么做,孩子也挺喜欢其中的内容,常常拿着这本书让我来讲一讲。

最后是《DK儿童百科全书》系列,目前我只买了艺术、人体、地理这三本,也才看了一小部分,但也是我和孩子都喜欢的。他不看的时候,我也会自己翻看。

童书,是陪伴孩子读的,我也沉醉其中,也增长了很多见识。曾经以为做童书很简单,很少很简单的文字,再来一些图片。但最近几年读了不少童书后,深切感到:做好的童书并不简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那一刻,感受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