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抵制纯干货,申请掺点鲜鸡汤?

为何抵制纯干货,申请掺点鲜鸡汤?_第1张图片
干货与鸡汤

1

干货是指经验人士或者前辈的一些拿来实际运用的方法或者经验。因为这些方法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不含任何吹嘘水分,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并且能对相关事业者起到作用的话或者经历。所以业内人士通常把这一类分享活动称之为“干货”。

如果一天只吃一片营养药,就可以不用再吃饭,我想这样的干货没多少人会选择!

很多人希望看到干货,我揣测他们就是想找捷径。

事实上,纯粹的干货与鸡汤,没有本质区别。

给他们稀汤,人们会感觉没有营养。

同样,给人们鸡肉做成的木乃伊,也很容易引起不适和恐慌。

最难的事,就是让别人把钱放到你的口袋,你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别人的脑袋。

鸡汤设法启动了人的感性脑,很容易把他们刚想像出来的单一成功哲学,放到刚被新洗过的空白大脑里。

这就是鸡汤的力量。

干货并没有好到哪里,丝毫不想打动你,一点前奏都没有的就开始洗脑,还要冠以XX年宇宙老字号的口气,让我们深信不疑。

干货与鸡汤的本质并没有区别,甚至没有鸡汤的味道更好。

赤祼祼的把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成长路径硬塞给我们,本来我们还准备小马过河大干一场呢。

由此可知,过分的信赖干货或鸡汤,都会让我们骨质疏松或营养不良。

2

干货也必须有案例和故事做铺垫,这个好老师和好作家、好企业家、好的传销家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人属实必须被打击感性脑,必须快乐,才能接受你的产品和价值观。

所以,好的营销都有好的鸡汤故事,这是人的情商与智商毫无关系。

从这点来说,《企业家》与《故事会》并没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分。

能让我们与别人达成思想共识的就是听故事,比如在机场电视中孜孜不倦的马云和雷君。

写了很多干货的我,最多被点击的就是一篇名为故事的故事。

因为我妈妈给我讲过许多人生的道理,我都没记住,就记住了这个故事。

故事让营销思想成功,故事让精神得以传播。故事让品牌、历史、面试、管理成为柔和的味道,在银勺和吸管中慢慢让人们接受理念的灌输。

这是我必须要去调整的。

3

一个好的文章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放入提纲挈领,醍醐灌顶的结论,如果能给出具体方法,更是极好的。

我们不需要成功学,不需要单一的价值观。

同时,我们更不喜欢没有任何前戏的干货。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能告诉我们理念、原则、行为、工具的故事是好故事。

我们需要更多的正能量,我们需要更多的鲜活的案例和个性化的生命,我们喜欢更热情奔放的传播形式。

比如,父亲让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根本无法打动我们,我们需要的是200分钟的一部电影。

视觉、听觉,在200分钟内痛痛快快的表现出来,让我们有了快乐和震憾的共鸣,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价值观所感动。

同样的故事,干货是无法表达的。电影用画面、用音乐、有对白深入人心,引起大家的共鸣。

4

为什么干货做不到这些?

故事更容易打动我们的感性脑,让我们感觉到真实。甚至故事未必是真实的,但必须是可感知的。

干货中是无法加入正能量的,只是有一说一。

就好比电脑上的英文提示,没有时态也没有情态。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讲述了流行的事物必须具备可流行的要素,这些要素可以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

显然,干货不具备这些要素,干货如果不火,只能自说自话,自圆其说,自哀自怜罢了。

比如《百家讲坛》办了那么多期,其中的火的专家和教授又有几个。

干货,也需要铺垫与渗透,让读者兴奋,这是技术活。真的不能再孤芳自赏了,激活读者还是需要加点鸡汤。

把干货加点鸡汤,其实远比想像的更难!

最后,让我们就站在干货和鸡汤中间选择合适的位置,不稀不干,不再彷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抵制纯干货,申请掺点鲜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