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98]“韩信水淹龙且” ——做事不能违背基本原则

晨读:《资治通鉴》[98]“韩信水淹龙且” ——做事不能违背基本原则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

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项王使龙且(音:居)将兵,号二十万,以救齐,与齐王合军高密。客或说(有个门客劝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远道而来,拼死决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兵易败散(战心不足,容易逃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心腹之人)臣招所亡城(丢掉的城池);亡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地,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

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好对付)!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养活自己的办法);受辱于袴下,无兼人(过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也。”

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阵)。韩信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壅堵)水上流;引军半(半数军队)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成阳,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进至博阳。田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军于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归顺)彭越。婴进击齐将田吸于千乘,曹参击田既于胶东,皆杀之,尽定齐地。

[白话文]

韩信平定临淄,于是东追齐王。项王派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以救齐,与齐王合军高密。有谋士对龙且说:“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挡。齐、楚士兵在本国境内作战,容易败散。不如深沟高垒,不跟他战,令齐王派使者招呼策反哪些已经投降的城池。他们听说齐王还在,又有楚军来救,一定会反汉。汉军两千里来,客居齐地,齐国城池皆反,他就征不到粮草,可以不战而降也。”

龙且说:“我平生知韩信为人,没什么本事,寄食于漂母,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受辱于胯下,没有一点男人的勇气,不足畏也。况且我还救齐,不战而降之,我有什么功劳呢?战而胜之,大王可能把齐境一半封给我!”

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韩信派人夜里用一万多个口袋,装满沙子,堵塞了河水的上游,形成堰塞湖。然后引军渡河,攻打龙且。渡河渡了一半,假装败走。龙且大喜,说:“我早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鬼!”于是追击。韩信派人毁去上游水坝,大水冲下来,龙且军大半不得渡河。韩信即刻回头,击杀龙且。未来得及渡河的齐军散走,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一路追北到城阳,生擒齐王田广。汉将灌婴追击俘虏齐守相田光,进军博阳。田横听说齐王死了,自立为齐王,还师攻击灌婴,灌婴败田横于嬴下。田横逃往大梁,投奔彭越。灌婴攻击齐将田吸于千乘,曹参击田既于胶东,皆杀之,于是平定齐国全境。

[点评]

这一战是“水淹七军”的韩信版。韩信自分兵以来,每战必出奇计而胜,真善将兵者。

龙且的谋士所言,是孙子兵法所阐述的基本作战原则,他所说的败散之地,源于《孙子兵法·九地》篇,“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在自己国境内作战,叫散地;深入别国国境,叫重地。所以,齐楚两军在散地,汉军在重地。散地的作战原则是什么呢?孙子说“散地则无战”,就是深沟高垒,不跟他战。散地的散,是士卒人心散,野战不利,就一哄而散,各自跑回家了,因为在自己国境,回家太容易了,你管不住逃兵。所以全部深沟高垒,百姓也全部进城,坚壁清野,粮草都带进城,带不进的烧掉。让侵略者找不到粮草物资。
相反,汉军在重地,“重地则掠”,他离家远,粮草运不上来,就要到处抢掠。散地一方如果把物资都带走或烧掉,深沟高垒不跟他战,只派出小股骑兵破坏对方的交通线,把其运来的军粮给他抢了或烧了。对方饿的时间长了,就只能退兵,他一撤退,我方就追击,击其惰归,可获全胜。

这个就是标准战术,楚汉对峙,刘邦就一直是这一招跟项羽耗。这边刘邦占着敖仓,以饱待饥,那边彭越游击队天天破坏楚军交通线和基础设施,让他粮草供应不上来。

军事原则是简单明了的,难的是始终按原则去办。龙且一句话,说出了两个他不按原则办的原因:一是轻敌,他瞧不起韩信,认为韩信“易与耳”,好对付,以前的丰功伟绩,那是因为他没碰上我!第二个原因,是私心,是贪心,他认为不战而胜,就没有他的功劳,他就不能封王,所以要打。

军事如此凶险,我们全力以赴追求的,不是必胜,而是不败。确保不败,或许能胜,这是原则。龙且不仅追求全胜,而且追求战果利益最大化,要“最优解”,这就一厢情愿,违背基本军事原则,后果就很严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98]“韩信水淹龙且” ——做事不能违背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