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喜欢翻翻书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关于读书》

只是喜欢翻翻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很喜欢三毛的这段话,从不知道,关于读书还有这么文艺的解释。一开始读到,就莫名喜欢。或许是感同身受;又或许是正好给自己喜欢读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从小没向父母要过什么礼物,新衣服和鞋子除外。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有次爸爸出门去武汉,我央求回来的时候给我买本作文书当礼物,爸爸一口答应,我高兴极了,在等待爸爸回家的几天里我都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爸爸到家后,我赶紧跑到他身边,有没有带好吃的都没注意,就直奔主题伸手要作文书了。听到爸爸说没买,我失望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哀怨的看着爸爸。可能觉得答应我了又没买,有点说不过去,但也拉不下脸。我是这样认为的。然后跟我说:看什么作文书啊?你把语文课本上的每篇文章读懂读透,比看多少本作文书都强。哼,没买就没买吧,还教训我一翻。那以后我就没有央求过家里给我买阅读的书籍。

所以,学生时代,早期阅读仅限于语文课本、学校发的《课外阅读》和一些作文范本。也会从同学那里借来作文书看。那时在学校我最喜欢就是课外阅读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书。哪怕有的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

后来也因为作文的需要,素材缺乏,会根据老师的推荐有意识的看些《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当然也是因为家里给的生活费可以自由支配了,所以会拿出一部分用于阅读。做做摘录,隔三差五拿出来反复诵读,久而久之形成记忆的一部分,能用到的时候也不至于完全照搬,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输入。

现在倒是很少会去“读”,无论是杂志还是小说,对内容也没以前那样记忆深刻。也许也是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在作文了,只是一种习惯,沉浸到一个故事里,做一个旁观者,思绪万千,无需言语。

说喜欢读书,倒不如说我只是喜欢翻翻书。闲来无事在书柜上挑一本书,拿起一支铅笔,没有任何目的的在文字中游走。像读一个故事,或许还能顺便回忆逝去的青春,畅想未来我们的模样。铅笔在书页上写写画画,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或是标注作者行文的技巧等等,我喜欢的阅读方式是这种随意的,自然的。

大多数时候,我不知道自己阅读有什么用?因为阅读的时候本身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是兴趣使然。

但谁能说一点用没有呢?好的书能让人身临其境。我们本身的经历有限,像谁说的那样:阅读让人多活几度生命。当然,这些是潜在的……

在书里,你跟着作者去了很多地方,见到很多人,看到很多风景,拥有很多故事。也许你有过相同的经历,也许没有,也许以后会有。看得多了,就看开了。当你了解的多了,你会发现你比想象中豁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是喜欢翻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