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很多人感到惶恐,现在职场上有一种现象:很多用人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上明确标注,年龄需在35岁以下。为什么有经验、有人脉的职场中年人会如此遭“嫌弃”呢?
首先,思想落后。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不断进步的人,而不是守着自己那点老经验的“职场前辈”。
的确,现在很多职场人无论年龄多大,一直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坚持做一个“老顽童”。
但又有多少人,放弃了对新时代的探索,固守自己的老思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油条。
再次,家庭牵绊。人到中年,基本都有爱人和孩子,工作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到下班点,就想着回家给孩子做饭。
你不再对工作全情投入,但对于年轻人,工作是他们的全部,为了梦想,通俗地说,为了升职加薪,他们可以全力以赴。
最后,自视甚高。这是很多职场前辈都会有的心理,自认为自己多吃了几碗大米饭,就可以高人一等。
的确,职场前辈们比年轻人经验丰富、能力强,但是过几年之后呢?你可以利用几年提升自己,其他人照样可以,难道到时企业会放着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不用,而用你吗?
自视甚高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再提高自己,在眼界和思想上停滞不前。
IBM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你不进步,到了中年,只能是被公司抛弃的“老帮菜”。
巴菲特曾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称:“最终,有一种投资超过所有其他投资:投资你自己。
没有人能够夺走你自己内在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尚未使用的潜力。
如果你还没到35岁,请尽快开始投资自己;如果你已经过了35岁,请马上开始投资自己。为了避免陷入中年危机,我们要开始拯救自己。
曾获艾美奖的、被《纽约时报杂志》称为“来自热带的商业奇才”的著名电视制作人內莉·加兰在《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成为自立、自信、富有的你》一书中说: “投资自己意味着你能自主选择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动接受一份工作,意味着你能用教育、旅行、住房等犒劳自己和子女,意味着你每天晚上都能高枕无忧。”
投资自己是一种心态,唯一能够改变你的人就是你自己。那么该如何投资自己?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成为自立、自信、富有的你》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们若想靠别人帮我们实现梦想,那么其实就已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职场中,能够让我们保持竞争力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
虽然说人到中年可能会陷入危机,但是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让年龄所限制。
35岁不是能力减弱的标志线,而应该是经验丰富、财务独立的分水岭。
学习,是我们在职场中不断进化的根本。高考前,老师总告诉我们,等上了大学你们就不用学习了。等我们上了大学,就会发现,不学习的人不仅与奖学金无缘,毕业后与好的offer也毫无瓜葛。
知识不断更迭的时代我们也要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库,不断追随最前沿的知识领域。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根据自己所在的领域,针对性地学习与提高。
根据我们的职业规划、工作需求,不断地更新自己。最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方法论总结,从中学习优秀的方面,且取失败的教训。
很多人到了35岁会逐渐被后起之秀取代,因为他们不懂得学习,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他们认为自己有经验、有人脉,但是这些其他人也可以积累,甚至从你这里抢夺。只有你真正学到的东西是任何人都带不走的。
如果在职场中你只有一种能力不能丢弃,那就是学习的能力,它是你投资自己的根本。
为什么现在很多职场讲师都在强调职业规划呢?因为一份有效的长期的职业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晋升加薪,并且长期保持竞争力。
很多人说自己无法努力工作的根本原因就是没兴趣,亦或者说“当兴趣变成工作的时候,那将会是另一种悲哀”。其实,这就是格局小的典型表现。
如果你因为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而感到无望,那么你可能没有看到自己的大局,可能会任由自己被不喜欢的工作耗尽心力,而不是展望未来,规划下一步行动。
所以说,我需要有格局和规划的意识,才能经营好自己。职业规划的本质就是一份如何投资自己的计划清单,早早地制订这份清单,才能让自己不断精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感觉越来越疲惫,因此开始懈怠,慢慢变得只会在工作中偷奸耍滑,再也无法为公司创造收益价值。
此时,不断增长的只有我们的年龄,我们的工作能力、知识眼界是慢慢退化的。
投资自己是一种心态。
等你有了投资自己的思维方式,你就不会感到受伤,感到失望,因为你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是自己人生的掌舵人,取得成功全靠自己。你的价值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而不是某个某位上司或某家公司。
所谓投资自己,不过是怀揣梦想,心存希望,努力自律,奋勇前行。
最近的面试,有以下几点感悟:
电话面试比视频面试靠谱
视频面试有点尬的感觉,而且有时会卡顿,相比之下电话面试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个人更喜欢电话面试的形式
面试前多一些准备
复工后的第2天,面了第一家公司,完全没状态,答的一塌糊涂
建议面试前一定要调整好状态,特别是这次春节在家宅的时间有点长,更要调整
一定要有的放矢
一定要对你所投递岗位的公司有一定了解,避免面试通过了你又不想去,浪费双方时间
建议对自己投递的岗位和公司多花点时间去仔细了解下
,更要调整
一定要有的放矢
一定要对你所投递岗位的公司有一定了解,避免面试通过了你又不想去,浪费双方时间
建议对自己投递的岗位和公司多花点时间去仔细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