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脚本ssh登录并执行命令_python基于socket模拟实现ssh远程执行命令_python

一、()

subprocess模块定义了一个类: Popen

类原型:


class ( args, 
  bufsize = 0, 
  executable = None, 
  stdin = None, 
  stdout = None, 
  stderr = None, 
  preexec_fn = None, 
  close_fds = False, 
  shell = False, 
  cwd = None, 
  env = None, 
  universal_newlines = False, 
  startupinfo = None, 
  creationflags = 0)

我们只需要关注其中几个参数:

args参数。可以是一个字符串,可以是一个包含程序参数的列表。要执行的程序一般就是这个列表的第一项,或者是字符串本身。

在Linux下,当shell=True时,如果arg是个字符串,就使用shell来解释执行这个字符串。如果args是个列表,则第一项被视为命令,其余的都视为是给shell本身的参数。也就是说,等效于:
(['/bin/sh', '-c', args[0], args[1], ...])

stdin stdout和stderr,分别表示子程序的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可选的值有PIPE或者一个有效的文件描述符(其实是个正整数)或者一个文件对象,还有None。如果是PIPE,则表示需要创建一个新的管道,如果是None,不会做任何重定向工作,子进程的文件描述符会继承父进程的。另外,stderr的值还可以是STDOUT,表示子进程的标准错误也输出到标准输出。

二、粘包现象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还有系统缓存区的问题,时间差的原因,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须知: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粘包不一定会发生,如果发生了:1.可能是在客户端已经粘了;2.客户端没有粘,可能是在服务端粘了

缓冲区的作用:存储少量数据

如果你的网络出现短暂的异常或者波动,接收数据就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影响你的下载或者上传的效率。但是,缓

冲区解决了上传下载的传输效率的问题,带来了黏包问题。

收发的本质:不一定是一收一发

三、为什么出现粘包?

1,接收方没有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recv会产生黏包(如果recv接受的数据量(1024)小于发送的数据量,第一次只能接收规定的数据量1024,第二次接收剩余的数据量)

2,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也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send 也可能发生粘包现象。(连续send少量的数据发到输出缓冲区,由于缓冲区的机制,也可能在缓冲区中不断积压,多次写入的数据被一次性发送到网络)

出现粘包现象的代码实例

server. py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 建立
phone = (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 绑定
(('', 8081))

# 监听
(5)

# 通信循环
while True:
  # 接收客户端连接请求
  conn, client_addr = ()
  while True:
    # 接收客户端数据/命令
    cmd = (1024)
    if not cmd:
      break
    # 创建管道
    obj = (('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 = ()
    stderr = ()
    # 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stdout)
    (stderr)
  # 结束连接
  ()

# 关闭套接字
()

client. py


import socket

# 建立
phone = (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连接
(('', 8081))
while True:
  cmd = input('>>> ').strip()
  if not cmd:
    continue
  if cmd == 'quit':
    break
  # 给服务端发送数据/命令
  (('utf-8'))
  # 接收服务端数据/命令
  data = (1024)
  print(('utf-8'))

# 关闭套接字
()

粘包现象运行结果

可以观察到执行两次ls命令后,服务端返回的仍然是ifconfig命令的结果,最后一次ls命令的末尾才出现ls命令返回的部分结果

四、解决粘包问题的代码实例
server. py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json
import struct

# 建立
phone = (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 绑定
(('', 8081))

# 监听
(5)

# 通信循环
while True:
  # 接收客户端连接请求
  conn, client_addr = ()
  while True:
    # 接收客户端数据/命令
    cmd = (1024)
    if not cmd:
      continue
    # 创建数据流管道
    obj = (('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 = ()
    stderr = ()
    # 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 解决粘包问题
    # 1.制作固定长度的报头
    header_dic = {
      'filename': '',
      'total_size': len(stdout)+len(stderr)
    }
    # 序列化报头
    header_json = (header_dic) # 序列化为byte字节流类型
    header_bytes = ('utf-8') # 编码为utf-8(Mac系统)
    # 2.先发送报头的长度
    #  将byte类型的长度打包成4位int
    (('i', len(header_bytes)))
    #  再发报头
    (header_bytes)
    #  再发真实数据
    (stdout)
    (stderr)
  # 结束连接
  ()

# 关闭套接字
()

client. py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 建立
phone = (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连接
(('', 8081))
while True:
  cmd = input('>>> ').strip()
  if not cmd:
    continue
  if cmd == 'quit':
    break
  # 给服务端发送命令
  (('utf-8'))
  # 接收服务端数据

  # 1.先收报头长度
  obj = (4)
  header_size = ('i', obj)[0]
  # 2.收报头
  header_bytes = (header_size)
  # 3.从报头中解析出数据的真实信息(报头字典)
  header_json = ('utf-8')
  header_dic = (header_json)
  total_size = header_dic['total_size']
  # 4.接受真实数据
  recv_size = 0
  recv_data = b''
  while recv_size < total_size:
    res = (1024)
    recv_data += res
    recv_size += len(res)
  print(recv_('utf-8'))

# 关闭套接字
()

以上就是python基于socket模拟实现ssh远程执行命令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python基于socket实现ssh远程执行命令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

以上就是python基于socket模拟实现ssh远程执行命令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python socket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socket,ssh,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