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三个败家子(4)——他是谁

裴松之在对《魏略》关于刘禅童年那段记载的反驳中,只是证明了这个人不会是后来的‘刘禅’;但假若将此人视为刘备本来的长子,另外一个‘刘禅’呢?

从蛛丝马迹中,我们或者还可反推出当时所发生事件的凤毛麟角。

首先,《魏略》对于‘刘禅’失散那段的记载中,有这一句话非常关键,直接点出了将此‘刘禅’带回刘备身边的经手人,“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翻遍三国志中蜀国部分,刘备手下姓简的将军只有一个,那就是简雍。根据《三国志·简雍传》记载,“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拜雍为昭德将军”。此人和刘备老乡,是除关张二将之外,和刘备关系最近、最早跟随刘备的嫡系将领。

虽然我们不能绝对肯定这个姓简的将军必然是简雍。但从姓名和经历来看,能去拜谒张鲁,还敢把刘备失散多年的儿子带回蜀汉的简姓人物,职位低是不可能的,和刘备不够亲近更是不可能的,而符合完全符合《魏略》中所说的那简姓人的特征,无疑只有简雍。

而且对于简雍这个人物,还有一点非常诡异的地方,那就是《三国志·简雍传》有头无尾。而在陈寿《三国志》又被立传记载的人物中,没有交代其人物后事如何,几时“卒”——也就是没交代怎么完蛋的,总共只有三人,除了那可有可无,被拉出来充蜀汉门面的“名士”杜微杜聋子外,另外两人就是简雍和排在简雍下边的伊籍,这不得不引起后世喜欢窥探秘史者的注意。

简雍这刘备的老乡,曾经拿女性生殖系统用一句“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的黄色笑话进谏过刘备的“滑稽将军”(详见《三国志·简雍传》),在他身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为什么和他一起的伊籍传同样有始无终呢?

记得后世北齐(北朝之一,汉人高欢所建,后文详论,此处不表)杜弼在《檄梁文》中有过一段关于“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记载,我想可以说明些问题,故事内容如下:

一个是说楚国的故事。传说楚王有一只心爱的宠物——白猿从宫里逃走,而据路人所言他是逃进树林里,回归大自然了。楚王便立即派人去追寻,但古代时人类活动范围有限,而原始树林又太大太深,根本无从找起。楚王一怒之下,竟下令放火把整个树林烧光——最后白猿与森林都被付之一炬。所以叫做“楚国亡猿,祸延林木”。

而另一个是说宋国的故事。据说有一次宋国国都城门突然失火,附近的乡民与士兵赶紧找水灭火,而附近最近的水源——就是一个小鱼池。于是人们拼命的打水,拼命的扑火,奋战一天一夜总算是把火熄灭了。可再一看池塘,本就不多的池水竟然全被用完,而池里的鱼——全被晒成了鱼干。所以称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简雍与伊籍的关系,难道不会像“白猿与林木”,“城门与池鱼”那样吗?

我并不是说陈寿会为已经灭亡的蜀汉而刻意隐瞒什么,但是由于蜀汉没有史官,历史资料更残缺不全,尤其这些又都是陈寿出生前的往事,所以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陈寿迫不得已照搬因为某种原因而残缺的蜀汉官方资料,同样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为了补足这段被人或刻意,或非刻意模糊了的历史,我们需要假设其可能性的极至。即简雍不为人知的结局中,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我们首先大胆假设,即假设简雍成功将此‘刘禅’带回,而彼‘刘禅’又好好活着,将会引发什么后果?!

很简单,正如同当代历史上绝对不会容许有两个‘金日成’一样,既然后来其实一个‘刘禅’贵为皇帝,那么另一个,就必定不能再是‘刘禅’。

若真如此,那简雍带回来的‘刘禅’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从“缺少了下半截”的《简雍传》中,我们充其量只能看出简雍具备《魏略》中所记载的简氏舍人的特征,更深入并看不出来什么。但即使只用脚趾头去想,以刘备的性格,及其存世亲戚比之魏、吴稀少得多的客观事实判断,他也不会轻易诛戮自己亲子。假若简雍带回另一个‘刘禅’,在刘备尚在世之时,他几乎不可能,也没有理由立刻将这个前途未明的‘长子’处理掉,毕竟在那种前途未卜的年代,多一个儿子就多一道保险。而此子假若有机会跟随刘备,以其身世,必不至湮没于碌碌之中。

但是,这个人又不可能继续叫‘刘禅’。因为刘备不知道是怀念故子,还是按照家族中的什么规定给在荆州所生子又起名叫了刘禅,所以失踪多年的‘老刘禅’,肯定需要更换新名字。

由此推论下去,在我们所熟知的刘备集团中,最可能符合这一身份的,就只有一个人——刘封,一个能归于“王道悠悠,封禅永理”中的名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4节 三个败家子(4)——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