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 - 关于新生活

上个周一,我带着一个26寸的大箱子、一个16寸的小箱子和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双肩包坐上了开往上海的高铁,心里计划着这一走就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回去,于是看看这个也想带着,看看那个也觉得用得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上出租车搬下出租车,搬上安检台搬下安检台,临走的时候兴奋期待大大多过了不舍。

第二次在别的城市生活,这一次比起在校园宿舍的环境来说,自然是方方面面都很不一样:要自己挑地段找房子,还自己贴钱补了个大柜子,锅碗瓢盆一概没有,买了电饭煲还会惦记豆浆机。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一想到工作还没有着落,多少有些焦虑加肉疼。但这到底也是必经的过程,等日后回想起来,我还是希望我能记得我新生活的起点。

找房子的时候,和中介聊天。他是九零年的,大专毕业不久后就独自来上海打拼了,过来的时候只背了一个双肩包,带了一套西装,口袋里有1500块钱,然后住进公司的宿舍,和另外七个男生挤在同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第一个月我就卖出去了三套房子,当时他们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像我这么厉害的新人。”他说这话的时候顺手拿过桌子上的水,淋湿了手里的烟头后丢进了垃圾桶,关于起步的艰难,也只是简单说了一句,“那房子里的味儿啊,你们简直都无法想象。”

在外打拼的人,最初总是寒酸,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或者还需要离开所有熟悉的人,如果处境太艰难,心态难免不易支撑。来上海的这一周时间里,我每一天都在早出晚归,看小区、签合同、搬行李、买东西、大扫除……事情好像永远也做不完。我现在仍然是心怀期待和兴奋的,但有时候,坐在晚班回酒店的地铁上,想到自己也会有混不下去的可能,设想了一下到那时灰溜溜地卷铺盖走人的场景,就会骤然心生忧愁。

这一周里,我只是和妈妈保持着微信联系,没有给她打过一个电话。

三月末的上海还是有点冷,尤其到了晚上,屋子就像一个大型冰箱的冷藏柜。我怀念北方的暖气和雪,更怀念同现在相比显得无忧无虑的读书的日子。到底是从哪个明确的时刻开始,我们意识到最好的日子在没有意识的时候就已经过去了呢。我站在社会的门槛边缘,惴惴不安又蠢蠢欲动地向里窥视。

之前有过一次赶上早高峰的经历,地铁站里长长的通道像是举行竞走比赛的赛道,人们挤在一起各个行色匆匆,我明明是不急着赶时间的,但不知不觉地也加快了脚步。投进这人朝湍流就不会被分辨出来了啊,但我义无反顾。

三月十九日,上海天气晴。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Vol.11 - 关于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