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

每年6、7月份,高考就成了举国瞩目的大事。高考被认为是所有人改变命运的转折点,和新的人生起跑线。

高考放榜后,状元就成了一个新的追捧热点。不管是状元的学霸事迹,还是寒门逆袭的励志主题,各种宣传都在向我们传递着“成绩大过天,一考定终身”的共识。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1张图片

和高考状元被热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个扎心的社会新闻。

6月5日,山东淄博,14岁的初三学生秦子康,持刀杀死了同学马自然。杀人的原因简单粗暴——“杀了他,我就是第一名了。”

6月7日,21岁的胡靖和2个90后青年相约自杀离世,家属准备起诉互联网平台。新闻背后被起底的是网络上无数的“相约自杀群”,失意绝望的孩子正结伴求死……

6月14日,中科院学生谢雕在北京某餐厅请远道而来的高中同学周某吃饭,却遭对方连捅数刀身亡。周某因为高考失利,复读上了西交大后,又沉迷游戏,荒废了学业。两年前同学聚会谢雕劝他振作,他感觉“心里很不舒服”,一直耿耿于怀,终于专程到北京报仇雪恨。

6月20日,甘肃庆阳一19岁女孩站在当地某百货大楼8层的玻璃幕墙外,围观市民欢呼、起哄、鼓掌;直到傍晚,女孩从高空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6月28日,上海世外小学,一男子持刀砍伤3名小学生,1名家长,其中两名小学生不幸死亡。罪犯黄某川交代自己的动机是:“生活无着,报复社会”。

仅仅一个6月,就发生了这么多悲剧事件。

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我们或许该明白——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第一名,第二名可能就活在压力的漩涡里。

当所有人都尊崇“优胜略汰”的人才教育,孩子就会活在竞争和攀比的负面情绪里。

当只有“学而优则仕”这一条出路,考不上大学,找不到“体面工作”的孩子就有可能活在自甘沉沦里。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2张图片

人才教育只教孩子追逐成功,却没教孩子应对挫折,不懂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真谛。

因为不顺意,就选择毁灭自我,或毁灭他人。

因为长久被漠视,就成了冷漠的看客。

这类新闻,我们每每看到,都会特别悲愤。但悲愤过后,又发现,是那么地无力。

因为无论是事后的谴责,还是学会自我保护,最后都只是被动防御而已。

我们真正希望做到的是从源头上预防罪恶的滋生。

改变人心,只有从教育做起。

仔细想想,现在我们的教育真的太过功利化。

先是培养容器,强调知识的输入;再是培养机器,强调个人能力。

最后,却忘记了我们首先应该是一个人。

人格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

01各种层出不穷的悲剧,呼唤的是我们对孩子的人格教育。

身为父母,我们要好好想想,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我们有没有认真关注孩子的身心感受。

QQ群自杀的案例中,当父亲胡建国看到孩子遗体的时候,一股恨意油然而生。他骂孩子傻,抛下了亲人。他更恨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虽然声讨平台的责任,但他同时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是失败的。“孩子发生了这种事,你说我能有多成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有多好呢?”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3张图片

前不久《少年说》热播,在这档以“说出孩子心声”为噱头的节目里,我们看到了无数家长对成绩的膜拜。

有个孩子上台倾诉,说妈妈总是张口闭口谈自己的学霸闺蜜,不停打击她,让她很受伤。而妈妈完全无视她的感受,强调是她没有get到重点,因为向学霸学习,学习才可以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言外之意,“别人成绩好,你成绩不好,你就应该虚心学习,不要想七想八的……”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4张图片

这样的父母,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和接纳,更像是一个成功学导师。

杀害第一名的惨案背后,秦子康父母对他的教育也让人唏嘘。

据说秦家是双教师家庭,父母平时对秦子康的成绩要求极为严格。长期拿不到第一,得不到表扬的秦子康,最后在极大压力下杀死第一名泄愤!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具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

教育要“以德为先”这是古人都懂的道理。而我们的教育却是长期的重智轻德,却忘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

人格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具有良好品德、具有独立意识、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善于合作的个体,成为一个既独立又合群的社会人。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5张图片

02人格教育的第一点,是赋予孩子爱和信任,鼓励孩子和他人建立联系。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找寻,来源于他是否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那些出现行为问题的人,往往都是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人。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一种虚假的个人优越感,而不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父母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她是值得信赖的人,并对孩子完全倾注感情和兴趣,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值得信赖,然后把这种信赖投射到他人身上。

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理解他人的善意。

阿德勒认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集体才能取得成就,人也只有在与他人交往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6张图片

相约QQ群自杀的人,或许就是缺乏关键时拉他一把的支撑力量,才最终走向沉沦。

回想起自己高考前的那段时光,努力求学是我唯一的目标。我剪了短发,穿着中性。在情感朦胧的青春期,也似乎对异性全然无感。

我成了寒门苦读的孩子,没有朋友和交际。只有默默地挑灯夜读,自动忽略自己的负面情绪。

直到考上大学,我才开始真正交朋友。

求学时光里,那些拉下的情商分,都在未来的路上才慢慢补课。

好在遇到了一些好友,他们的情谊,让我在灰暗的时光振作,努力前行。

父母总有一天要放手,我们教会孩子的爱和信任,才能让他学会和他人建立联系,找到一份职业,收获一份友谊;在社交的广阔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最终找到“生命的意义”。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7张图片

03人格教育的第二点,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绘本《不是我的错》里,讲述了一个小孩在哭泣,一群小孩在纷纷辩解“不是我的错”的故事。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8张图片

一个孩子蒙着脸哭泣,是谁欺负他了呢?

所有的孩子都说:“不是我的错。”“不关我的事。”……

没有人帮助小男孩,也没有人承认是自己的错。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9张图片

这本书通过娓娓道来的叙述,让大家反思,在面对“校园霸凌”这个问题时,每个人都充当了什么角色。

在19岁女孩跳楼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围观人的冷漠。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在我们小时候,就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被围观的 “霸凌”。

围观19岁女孩跳楼,就是绘本里校园霸凌故事的升级版。

小时候,说“不是我的错”的孩子,长大了,也许就是那些冷眼旁观的看客。

在霸凌中,霸凌者和旁观者,都给受害者带来了伤害。

因为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唤起孩子内心的“良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感让孩子成为独立的,大写的人。

不会因为自己的生活无着,去埋怨迁怒任何人。

因为“好好活着”是我们自己的功课。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10张图片

04人格教育的第三点,是教孩子学会超越“自卑”。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和“自卑情结”息息相关,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我们需要战胜自己的“自卑情结”。

战胜自卑,要学会建立自尊,而不是“他尊”。自尊是向内的,“他尊”是向外的。

在人才教育的体系里,孩子会渴望追求卓越,他们努力向上,去实现目标,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但这种向外寻求的“他尊”,会在根本上造成孩子更加自卑,因为活在比较中的我们,一定感觉“永远不够好”。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11张图片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12张图片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13张图片

BBC纪录片里,女学霸被中国式教育逼哭

小时候,记得爸爸告诉过我“能做第一,就不要做第二。”这句话是一把双刃剑,给过我动力,也给过我压力。

曾经因为我总是第一名,妈妈去开家长会很骄傲,我也很自豪。但有一天,我因为考了年级40名而痛哭,因为一张70分的试卷痛哭……分数让我变得越来越渺小。

而我内心最渴望的,是父母跟我说,不管我成绩怎样,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

虽然我也理解,父母是爱我的,这是他们“望女成凤”的焦虑,但这种“被期望”,然后“被失望”的感觉并不是很好。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_第14张图片

学会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卑是一堂很重要的课,因为一个人对待自卑的态度,将决定了他人生的喜乐悲苦。

当我们知道自己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时候,或许就不会再狭隘地仇视那个比我们混得好的高中同学;也不会愚蠢地以为“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面对得失,多了一份平常心。

懂得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根本。

真正的教育,是饱含深情的。

是努力培养懂得人情冷暖,可以自立自强,知道善待他人,有血有肉的人。

求知求学重要,但学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炒作高考状元到QQ群相约赴死:比人才教育更高级的是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