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

“勤俭持家,对自己的购买行为产生的后果买单有错吗?”

没错啊,错的是趣头条和拼多多啊,没骂你们啊!(你们穷不怪你们)”

我是它们的忠实用户,我都没骂它们,你怎么还先骂上了?”

为民除害!(还不是因为你们跟它俩一样LOW)”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1张图片

Hello,大家好我是款妹儿。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趣头条和拼多多这两位本来“摆地摊卖小东西”闷声赚钱没人关注,但一“发家了”便成为众矢之的的“难兄难弟”。

距拼多多上市已经快一个月了,随着时间的增长,舆论也变得越来越臭,但这其中也产生了很有趣的现象——没使用过拼多多、趣头条的人反而骂得最凶;帮朋友“砍一刀”“读一下”明明是举手之劳,却变成某些人删好友、拉黑的主要理由等等。

眼看着舆论越来越离谱、戾气越来越重,我很想问一句:那些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估值都是靠吹出来的吗?骂拼多多、趣头条是否已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哥俩的发迹之路快得足以被扣上 “暴发户”的帽子。

作为下沉用户的首位成功获利者,出生于2014年1月的哥哥“拼多多”已于2018年7月26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投后估值240亿美元。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2张图片

并且早在今年3月23日就已被科技部列入“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拼多多在164家企业中排名中上游,位列第65位,本默默无闻、甚至有点LOW的它,待大家惊觉不对劲时,用户规模已超过3亿,成为仅次于淘宝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而且在安装渗透率方面甚至高出了京东7.5%。

三款APP的安装渗透率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3张图片

而诞生于2016年6月的弟弟“趣头条”,或许是受到哥哥的影响,同样将公司的产品重点从“主打精准推荐及内容体系”变为“主攻下沉群体”,也就是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4张图片

大哥的“开路”让有着相似发家致富方法的小弟也霸气了起来,半年前趣头条以16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2亿美元的B轮融资,仅半年后,它递给纳斯达克的招股书上就已表示自己将以3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3亿美元的融资了。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5张图片

面对突如其来的“LOW之逆袭”,网上骂声一片,甚至有的人骂APP还不够,还要夸张的把使用拼多多、趣头条的人骂得极其卑微。

由MobData显示的数据可知,两个APP的用户重合度较高,重合的用户占趣头条的55.7%。

两款APP的用户重合情况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6张图片

而这部分重合用户,我想是最有可能满足“大众期待”的一群人了——在黑子们的想象里,他们大概率是身处偏远地区、认知能力低下,就算收到残次品也依旧傻呵呵表示不在乎并再次购买的中老年人。

真是叫人恨铁不成钢”?

可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转拼多多、趣头条链接的人会是我们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是前男友(对没错,就是我的前男友,大学的时候没事做,靠着分享类似趣头条的链接一个月赚了2000多零花钱)。

而通过MobData对两款APP的重合用户的画像展示,我们也同样会发现使用它们的人虽然大部分不是大富大贵、学识渊博,但也只是社会中最常见的一员,和你我一样。

用户占比Top10省份证明,大部分用户身处地区并不偏远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7张图片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8张图片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9张图片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10张图片

这仿佛与谩骂中所描述的他们并不一样。

当认知与事实产生差别,不理智的黑子们为解释这种“畸形”巨婴的诞生而编造的借口就有了以偏概全的意味。

偏见的产生源于经验、传闻、个人偏好、价值判断,天时地利人不和及偶发因素,说的直白点,偏见的产生是因为认识不足,这时人就会为了自身的“安全感”、对事物的“掌控感”而找个借口让自己更好过——“他们的用户就这么LOW,正常人才不会用它们”,有偏见的人通过发表这样的言论,让这两个在自己眼里LOW气十足的APP突然被冠上荣誉的“荒唐事”看起来更合理,更易被自己接受。

其实,这两款被人诟病的APP吸引人的本质只是拼多多能省钱,趣头条能赚钱。

至于商品和资讯的购买与阅读,都是消费者与读者的自主选择。

拼多多上不是没有正品,只不过黑子们只选择发最LOW的

你被拼多多和趣头条气饱了吗?_第11张图片

我敢说大部分骂拼多多和趣头条的人,本身就看不上它们,而拼多多和趣头条的目标用户群体也与这群人丝毫不沾边。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产品内容本身的确存在擦边球行为,看起来LOW味满溢,而它们也在为自己的擦边球行为担惊受怕着,因为就算政府的监管暂时疏漏,对于不好的行为进行严厉管制也是早晚的事。

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它们一个是“独角兽”,一个是“即将成为独角兽”,再不对内容进行整改,政府的惩罚马上就会砸下来。

但任凭舆论怎么骂,目前几十亿、几百亿的估值所带来的荣誉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而它们现在的担惊受怕也正在促使它们变得更好,树大招风谁不知道?既然选择了不再默默无闻,那么对于现在这些负面声音,它们早就准备好降噪耳机迎接了。

不想轻易站队,不谩骂也不赞美,我只是很好奇它们会慢慢转变成什么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拼多多,趣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