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学概论》第二章 雪漠心学本体论7

《雪漠心学概论》第二章 雪漠心学本体论7_第1张图片

(三)真心之妙用性

真心的第三个特点是能够生起妙用。所谓妙用,即巧妙运用。指真心所蕴含之五智,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运用在具体事务中,在真心的妙用中,真心状态始终不摇不动。

首先,想要认知真心,必得在真心处于用中时。《雪漠大手印实修偈颂》云:“心体本无相,行者难得见。须从用上寻,才能觉照之。现前一念起,认知心实相。一念即真性,明觉观照之。”真心不可见不可触,却仍然可以认知到,通过观照真心所起之心念,便能认知。这是所有心学的一致之处,如阳明心学中的“良知”,当弟子问及如何认知良知时,阳明回答:“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良知和真心,都是自心本有,心念一起,便是良知和真心之外现,只要能真实观照自心所起的念头,便能够认知到真心。

其次,如果心中没有任何念头,真心是否仍然能够被认知?无念也是一种真心状态,念起时观照念头,无念时觉知无念之状态,仍是真心之妙用。但是需要区别的是另一种无念,没有觉知的无念,非真心之妙用,而是堕入了顽空。顽空是修行中的心灵偏差状态,却有很多人将此无念无思毫无觉察的状态,当作对心的自我控制,也因此使针对心灵的修行受到很多误解。特别是对于佛家的误解,以为修成个泥塑木石般的雕像,毫无反应,便是成就。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如此揭示:“盖顽空,则顽然无知之空,木石是也。”木石无念无记,足够有定力,但是死物,心若变成木石,则全无用处。真心之无念和顽空之无念,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自我觉知。南怀瑾在《圆觉经略说》中,提到了“昏沉”,他认为“若有一念不知,便是昏沉,便是无明”。此说法有道理,顽空正是一种昏沉现象,它不同于生理学上的意识昏沉,而是心体上的觉知昏沉,即不能时刻觉察自心。陷入顽空的心灵状态,多为作意地压制,如按皮球入水,球并未真正沉于水中,手上按力一旦撤去,皮球迅疾弹出水面。许多修行人表面看来非常有定力,无杂念,无强烈情绪反应,一派祥和之外相,然而,遇到突发状况或始料未及之事时,其心立即失去清明觉知状态。真心并非用力克制之心,有使力,便有作意,便背离了自然而然,就不是真心了。真正的真心状态,如投石入水,石头自然沉底,与按皮球入水截然不同。因此,无念或无情绪并不是判断真心的标准,甚至相反,真心是种“活泼泼”(注:【活泼泼】另有写作“活鱍鱍”,鱼摆尾跳动之状。“活鱍鱍”多出现于禅门之语,而儒者常用“活泼泼”。于灵动性而言,二者并无区别,若细究,禅门侧重于心性妙用如鱼摆尾之“活”,儒门侧重于心性妙用如水泼地之“周流无穷”)的状态,有念不牵绊,有情绪不扰心体,时刻处于清明觉知。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爱不落下》“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漠心学概论》第二章 雪漠心学本体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