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养育:成长之路——觉察、觉知、觉醒》

觉察:跳脱“问题——解决问题”的死循环

家长真正地看见自己,首先就要在“问题”出现时,跳出“问题”的框架。因为在问题之中试图去解决问题就像人掉入沼泽地中,越是挣扎和纠缠就越会越陷越深。

当孩子打游戏时,家长把这件事视为问题,然后陷入对未来的恐惧和想象之中——我的孩子视力会下降、会不再好好学习、会考不上好学校、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了、会堕落了!

当孩子有心仪的异性时,家长依然习惯性地把这件事视为问题,照常陷入对未来的恐惧和想象之中——我的孩子早熟了、要恋爱了、会不再好好学习、搞不好还会早孕、会考不上好学校、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了、会堕落了!

那太可怕了!一定要全力阻止悲剧的发生!


《走心养育:成长之路——觉察、觉知、觉醒》_第1张图片
家长的想象和焦虑

于是家长开始制止和限制孩子,但你会发现,当你制止孩子玩游戏时,孩子明里暗里都会和你对抗,要么躲在被窝里玩手机、要么自己宁可不吃饭也要存钱悄悄买个手机、或者干脆去投钱、偷手机;当你禁止孩子有感情萌芽时,孩子也许从此会认为对异性好感是不好的而逃避亲密关系,或者干脆直接将好感强行变为“爱情”,一定要谈一场在家长压迫下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才行。

“问题”是永远没办法解决的,只要你还要对抗它和消灭它,这样的情形只会在你的“教练”下越发突出。当看起来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生时,让自己的担忧和想象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此刻,觉察一下我内在体验到了无可争辩的感觉什么?”

觉知:老师存在的意义是让你体验到你不需要老师

通常那些人类拒绝体验的内在感觉,都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的脆弱面。我不是个好妈妈/爸爸、我很无力、我很弱小、我很不重要、我很不被爱等等,外在事情的发生将这样的内在脆弱不断强化成为坚不可摧的信念,让我们信以为真觉得如果不做些什么的话那我就是这么糟糕的一个人了,解决问题的行动并不会让事情有所好转,只是在不断加大力度强化这些内在脆弱信念的真实性,陷入无尽的循环中:越真实越痛苦,越痛苦抗拒,越抗拒越真实。

当你跳出问题的框架后,诚实的看到自己拒绝内在的脆弱面,就开启了为自己负全责的觉知之门。在觉知自我的阶段你选择为自己的情绪化反应负全责,那些问题事件本身将不再能困扰你。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愤怒不耐烦的原因,也许只有2%是他/她引起的,但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沉淀的总和。

《走心养育:成长之路——觉察、觉知、觉醒》_第2张图片
陪伴与鼓励

这个阶段是很难熬的,因为把责任推卸到对方的身上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但要去面对自己的脆弱面实在太过于痛苦,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会在这个阶段一边面对自己的内在,一边时不时瞟一眼看看对方有没有改变。那就好像在说:“你看我都这么不容易了,我都面对我内在的痛了,你都还不改变一下。”

要知道,觉知和臣服只关乎于自己,带着对方也要改变的期待之心的觉知,也只是空心的表演。但这就是所有人多年来习惯的模式了,完全地诚服和觉知的确会遇到很多挑战。

这个阶段你最好是有一个老师定期的陪伴,他/她能够温柔的提醒和引导你在“问题”发生时记得自己的承诺,为自己负全责。老师并不会教会你什么,他/她在觉知的路上是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并且陪伴你适应觉知的体验,鼓励你面对自己内在的不舒服。直到真正的你开始觉醒,体验到自己的无限和能量,你将不再需要一位外在的老师,你最好的老师就是你自己。


觉醒:找回内在的爱与智慧

对孩子真正的欣赏是觉醒阶段的体验,你无需在头脑层面说服自己,而是,你就是能直接的体验到可以给出欣赏,在这个阶段那些麻烦的事件不再是“要被解决的问题”,你甚至会欣赏这件事情的发生。

这似乎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觉醒阶段你会直接体验到所有刺激事件的发生,都是来支持你情绪成熟、内在觉醒的。如果你每一次都依旧陷入习惯中去讨伐和改变外在人物和事件,你会发现生活中只会滋生更多的事情刺激到你,直到你开始愿意将注意力拉回自己的内在,获得生命的礼物——找回内在的爱与智慧,它并不在远方,就在你自己这里。


《走心养育:成长之路——觉察、觉知、觉醒》_第3张图片
无需外求,本自具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心养育:成长之路——觉察、觉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