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周文化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中产生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其文学内质对中国古代诗歌和中国文学许多特征的行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诗经中的305篇诗歌可以按内容表现分别分为反应阶级压迫 、婚姻爱情 、征战徭役 、生产生活 、政治讽刺 等。

其中反应阶级压迫的有《七月》、《伐檀》、《硕鼠》等。 以《七月》为例: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这首诗叙述了劳动者的一年劳动情景,也以劳动者与富贵之家进行对比,反应出周时的等级森严与奴隶主对奴隶,贵族对劳动者的压迫。

        表现婚姻爱情的有很多,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关雎》、《桃夭》等。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的内容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这无疑是一首爱情诗,而且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

        还有《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由这两首可以看出周时婚恋诗大都比较单纯,情感浓烈却淳朴。

        还有表现征战徭役的,比如《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役丈夫的极度思念与担忧。也反映了周时不知其期的徭役负担严重。

        表现政治讽刺的诗有如大雅 中的《民劳》、《板》、《荡》、《桑柔》、《瞻昂》,小雅中的《节南山》、 《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巧言》、《巷伯》等等,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

        另外,诗经的诗词几乎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是为了合上音乐的节拍,所以诗经里的每一首是可以吟唱的,就像《关雎》原本就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而且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所以诗经反映着周的文化风俗,记录了周时人民的的生活,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与地位,也为我们了解周初至周晚期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里的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