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建构师之路 第12篇
促进个人成长的核心假设
这是一篇让我自己拍案叫绝的内容。我内心的小自私甚至让我不舍得把这些内容整理分享出来。因为我深刻的体会到它的价值和指引的一条前途无量之路。我相信看懂并践行这篇文章的人,将获得像凤凰浴火重生一样的变化。这些规律的发现,简直是社会生存的“倚天屠龙”、“九阳神功”!
一、在关系经验中成长
一个人不论是被心灵治愈,还是活出自我、变得更好,不是因为建构师的工具有多有效,方法有多牛X,而是因为在关系中,当事人积累了新的经验!
作为一个建构师,我们常常会自大的思考:我如何治疗、治愈或者改变当事人?对于那些不太自信的建构师可能会想:我是否有知识、有技巧、有资源、有心理上的力量来帮助到一个人的成长?
我们常常想当然的认为,作为建构师将我们学会的方法、工具、经验,教给当事人,借助于某种理智的程序或训练的程序,来让当事人作出改变。但是事实是,这些方法至多达到一些临时性的变化,回到他们的生活中不久,便会消失。这反而会给当事人造成更强的挫败感,或让当事人过分迷恋学习或治疗环境而无法真正在生活中作出改变。
罗杰斯发现,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怎样为当事人的个人成长,提供一种有用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学会什么工具方法。因为关系永远大于方法!工具和方法是建构师自己的,而人是从关系中体会到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并开始效仿。在关系中,对我们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经验,也同样可以对他人有意义。而人的变化,正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经验发生的。
如果我们能提供某种类型的人际关系,那么对方就会在他自己身上发现,运用这种关系来促进成长的能力,同时也就会产生个人的变化和发展。
1、用真诚透明创造真实的关系状态
在人际关系中,建构师越能够真诚透明的意识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当事人就越有帮助作用。这种真诚透明意味着建构师不能表面一套内心一套,不能表面呈现一种状态,而内心深处呈现另一种状态。只有当我们提供内心的真实感受时,当事人才能开始寻求他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论我们提供的这种感受反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有助于当事人开始觉察自己的真实感受。
2、用无条件接纳创造当事人可以利用的关系
当建构师能够无条件的接纳当事人的态度、想法、状态,不论他们多么奇特另类,我们都能以一种接纳和关注的态度对待他时,会让当事人有一种被尊重、被认为有价值、被允许做自己表达自己、被欣赏的感受。这种感受将创造一种温暖安全的关系状态。而这种安全感,将成为当事人信任的基础。进而愿意利用这个关系,充分的表达自己和寻找内心的答案。
3、用共情理解鼓励在关系中深入探索
在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建构师做到共情理解,才能让接纳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让当事人感受到我们能理解他那些可怕、脆弱、羞耻的想法时,他才更有勇气去探索内心更深处的角落,探索和体验那些过去惧怕、对抗、忽视、隐藏的感受。让当事人能够摆脱道德判断、价值条件,外部评价,自由的探索自身的所有真实感受。
当建构师能够做到这三点时,我们就成了当事人的同行者,能够陪伴他在过去不敢面对的自我探求之路上一道前行。而且通过大量的案例证明,这三个要求并不是某种特例情形下的应对方案,而是当建构师能够做到这三点时,建设性的个人发展和变化就会合乎规律的出现。
二、追求变化的动机和能力
如果一位建构师认为,当事人的自我建构和修复是他完成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建构师唯一做的,就是创造上述这种人际关系和安全的环境,并将自己的经验在关系中自然的分享。建构是当事人自己完成的。因为他天然具备这种追求变化的动机和实现这一变化的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人都天然具备走向成熟的能力和倾向。在一定的心理氛围中,这种倾向将会变成实际的行动。基于这样的基本倾向和动机,当环境安全、受到启发时,当事人将借助这样的关系,主动以更加成熟的方式,重新组织他的人格、组织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这种重组的能力,是有机体先天具备的,它用于处理那些生活中的各种痛苦和失意的经验。这种能力是一种向上成长的倾向,一种趋向于自我实现的驱动力,是当事人生活的主要推动力。因为它的存在,心理疗愈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他是有机体的一种迫切需要,就像大树要向上生长,婴儿要逐渐强壮一样,是有机体不断自我激活所有能力,不断增强力量的一种基本渴望。
也就是说所有人基于这样的动机和能力,都能够重组自己的人格和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通透和幸福。但是之所以人们意识不到,或者不敢、不相信这样的事实,是因为他们固执的相信环境的危险和作出改变后果的严重。
三、总结
结合第一部分的阐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建构关系的形成。在这个关系中,建构师负责的是创造安全的环境和可信赖的关系,并提供来自建构师的视角和经验;而当事人则基于他原有的追求变化的动机和能力,在这关系中完成自我建构和人格重组,进而让自己走出迷茫、痛苦、走向自信的、流动的没有自我设限的全新人生。
我们几乎可以依照本文和前面的文章勾勒一幅建构流程图:
由于重要他人的价值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个人在成长初期,以自我保护、自我防御为目的建立了一层层人格面具。在通常情况下,这些人格面具坚不可破,并固化为一种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与内在流动变化的真实动机之间,随着时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便是迷茫、痛苦的原因。虽然他们有向上重组的动机和能力,但是碍于固化的面具和自我防御意识,这些动机无法施展。
但是当建构师通过创造真诚透明、无条件接纳、共情理解的环境后,当事人的自我防御和人格面具将会出现暂时关闭的时机,这种情况,会让内在动机得以展现。这种展现起初是令人惊恐不安的。但是随着经验的增长,当事人开始习惯并更加喜欢做真实的自己。这种愿望将激发当事人改造自我防御机制的结构,逐渐消解原有的人格面具。最终,内在的真实自我将逐渐走向台前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
这个过程得以实现,建构师要具备两个相信三个做到的状态:相信当事人内在动机的存在、相信当事人自己有能力做出调整、做到真实透明、做到无条件接纳、以及做到共情理解。
以上便是本文所阐述的像“倚天屠龙”一样的规律。之所以这个规律如此重要,是因为事实上心理治疗或成长建构的咨询关系,只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特例,而这个规律却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不论是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还是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当我们用这种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时,将会更好的促进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而这种发展和成长最终将让关系的双方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这一规律,将为具有创造性、适应性、自主性的个人发展,提供令人振奋的可能!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