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创新模式训练营DAY1

疫情原因,今年很多线下活动无法如期开展,上半年在家里直播了10场读书的分享。

转眼2020也将过去,每年在年底都会做一下复盘,回望一下今年的收获,规划下一年的目标和方向。

读书会从2017到2019年也做了100多期,也很想打破一下思路,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路和玩法,就来到了袁茹锦老师的读书会创新模式训练营寻找一下启发。

之前在2018年去北京系统学习过袁老师讲授的《化书成课》,后来也把这种打破结构,进行重构的思维方式,运用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觉得自己像忽然开挂一样,脑力十足,学习效率也非常高。

分享一下昨晚听完读书会创新模式第一讲的收获和感悟:

1.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往往因为客观的条件,而给事物一些框架,告诉自己某样东西就是一些固定的用途,从而限定了思路,排除掉了其他的可能。

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每个东西虽然有客观的存在,但我们的以为,并不一定正确和唯一,

而只是我以为,我觉得,我想给它赋予的价值。。。

当我们用固定的眼光去学习,去看待事物,其实就已经给在自己带上了无形的枷锁。

而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打破它的结构属性,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存在N种排列组合。

2.谁才是读书会的主角

昨天问了一个问题,读书会一定要有主讲老师或分享老师吗?

我之前一直觉得是需要的,读书会里需要一个经过海量阅读,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见解,能够给大家意见和方向的人来带领。

昨天我也在思考,其实并不一定。

因为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代入自己的主观想法,生活感受和心得,而可能会忽视到其他小伙伴的需求。

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重点分享,而这些并不一定是他们也觉得重要的。

所以, 我以后也会减少自己忍不住去分享的冲动,多听多想多感受他人的需求。

3.人群的链接

当在同一个地方做了很多期读书会,自己也会遇到瓶颈,比如:

A.场地的选择,是在自己的场地,还是走出去在不同的平台分享?

B,人数的多少,是小规模的链接,还是大范围的影响?

C.主题的选定,是每月同一个主题连做四期,还是每场一个,或者按照书的章节来走?

D.人员的选择,是稳定在一个小圈子做深度链接,还是去主动链接想学习的人?

昨完的分享,让我觉得,还是保持高质量的读书和学习氛围就好。

读书不像购物,吃喝玩乐,对于中年人来说,学习一定是需要自己认为重要,并且在工作之余,一直去践行的事情。

因为它并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有质的改变,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飞跃。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气质,状态,谈吐,观点和格局的改变。

4.行动计划

2020年还剩下最后40多天,忙完这段的工作,12月份还有三场的分享:

DISC性格色彩与高效沟通

12月20号郑州见面会

12月31号创业者的跨年演讲

都可以延续读书会的新型分享模式,也会继续感悟如何做好创新模式,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收获。

一起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会创新模式训练营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