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生命中不值得记录的小确幸

致那些生命中不值得记录的小确幸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第一次读这本书起,就觉得《美好的七年》是一本定位不明的东西。

作者埃德加凯雷特是以色列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但他在序言中就明确说:“这是我写作超过二十五年后出版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所以这本书可能有修饰的成分,但基本我们应该认为它是真实的。它是作者的传记吗?书里零零碎碎地记了一些生活琐事,既没有时间的联系,也没有事件的逻辑,这也算传记的话,让太史公情何以堪?它是杂文吗?作者并没有明确的观点,或者明显的倾向,更不要说“象投枪,象匕首”,它并不想要伤害任何人。它是散文吗?无论内容还是结构,确实够“散”的,不但形散,神也是散的。

我们不妨把它看成作者的记事本吧。

放弃了徒劳的归类后,还是回归到作品本身。一直没有搞清楚凯雷特《美好的七年》究竟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只有在第二年的内容里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那么暂且当它是记述2007-2013年间作者的亲历事件簿。

第一年,对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叫列维。孩子出生那天,更好发生了恐怖袭击,医院里面满是受害者,一个记者认出了作者,想请作者发表对恐怖袭击的看法,当作者表明只是因为孩子出生碰巧来到医院时,记者颇感失望。即使凯雷特是恐怖袭击的受伤者,你又能指望他在爆炸中产生什么更加美好或是悲伤或是更有价值的想法吗?炸弹会因为他是个作家而让冲击波转向或是减低一点速度吗?忽然间想起了抗日战争时落在梁思成家中的那个哑弹,要是那颗炸弹爆炸了呢?……

第二年,对作者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他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还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如果他知道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里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是不是应该心存感激,把中译本的售价降低一点或者是少收一点版税呢?

第三年,对作者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他对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这是一次考验人性的抉择,这是一次闪现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抉择,这是一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抉择……这个抉择就是列维到18岁的时候是否要去服兵役。在与邻居和妻子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执之后,各方达成协议,要放下历史包袱,展望未来,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共同致力于家庭和地区和平的伟大事业,如果一定要分主次的话,请按照文字顺序……

第四年,对作者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愤怒的小鸟”和“大富翁”游戏让家庭出现了价值观上严重分歧。

第五年,对作者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作者久坐笔耕出现肌肉痉挛,他在脑海中尝试了各种运动项目后,决定去参加普拉提,这样就可以躺在健身房的地板上欣赏进行康复练习的芭蕾舞演员,当然,是女的哦……

第六年,对作者来说是重要的一年,由于列维的原因,他决定留起小胡子,颇有梅兰芳蓄须明志之意,昨日种种,譬若昨日死,今日各种,譬若今日生,发誓要与往事决裂,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呃,想多了,列维只是想在六岁生日的时候有一点特殊的标志来庆祝。

第七年,对作者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真的很重要,他敬爱的父亲因癌症去世,这位八十四岁的波兰流亡犹太老爷子,总是能看到生活的光明,“如果生活质量好,最好不过。如果不好,就不好呗。我没那么挑剔。”浓浓的父子深情在凯雷特和列维之间继续传递。

凯雷特在这些琐事中的碎碎念,在中东冲突大背景下的小确幸,用黑色幽默的笔法写来,让人摇着头又会心一笑。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爱。

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文集归类的话,把它归到“鸡汤”吧,无论你开心时,失意时,读一篇都有暖暖的感觉从心头升起,喝了这碗,再来三碗又何妨?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那些生命中不值得记录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