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520的课中学到了什么

我从2520的课中学到了什么_第1张图片

现在高考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凌厉之势,却也每年牵动着向往顶尖象牙塔学的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心。

刚参加完这场选拔性考试的我也不例外。有人用黑暗描述高三这一年,我却不以为然。毕竟我们在高三才开始看课外读物,而作业量也是三年最少的(老师空出时间让大家查漏补缺)。当然这课外读物主要是《清华北大不是梦》、《破茧成蝶》之类,那年马云上榜全国首富,更是让我们的课桌一直宠幸着他关于梦想的那句名言,心想着万一实现了呢?

我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是幻想着未名湖边桃花盛开时,湖边折枝的人群中也有我的身影。然而现实还是将梦想打败,一次次的模拟分数说明我的成绩就是上一所普通一本院校。我虽心有不甘当时也只觉无能为力。

接下来不是一个华丽蜕变的励志故事,我没有像励志文章那样几十天就提升多少分然后踏入名校的开挂人生,高三的紧张和不安就这样伴我走到了寒假,也就是说还有一个学期就要高考了,我出现了高原反应。成绩在原有水平上一直滑落。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到“至于幽暗昬惑而无谓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所以街上两小时提高五十分这种标语就开始在我脑中盘桓,或许我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就在这时我发现了报名火热的这个寒假六天提升班,辛苦排队以前十位报名获得学费由减半的优惠,用2520去听了一共18个小时的课。

辅导我们的是北京名师团,他们都数年参与高考试题命制,还担任过学科带头人。就拿生物老师举例,他是我们喜欢用的生物参考书的主编,看到这儿大家就知道我是一名理科生,而且是新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前的最后几届。

每位老师都很忙,腊月二十六开始到正月初三结束,除夕那天不上,每个门老师一天,每天三小时。然后当天剩下的时间就供我们回味当天学下的内容,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吸收。

我有些怀念高三生活,那时我受到家里前所未有的关心,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哪怕我提出要上这门对我家来说有些昂贵的课程也没有遭到拒绝。我们家的经济来源是父亲做工人的收入,每年固定的一部分支出是我的学费、书费,然后是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存不下多少钱。我上提升班的钱是需要家里三个多月的精打细算。

为了不留遗憾,爸爸就去给我报了这个班,当年过年全家没添置新衣物,精简开支。后来我才意识到当时的我出现了“高原期”,上课只希望老师讲考试会考的,而且是对于题目只要告诉我答案是什么,不要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我理解的猜中高考题是做过的原题重现,而不是什么同类型的题。焦虑让我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也反不了一。

在那些老师课上我想听到的是他们明里暗里透露出哪道是必考题,然后我知道答案就行。可是他们只会说牛顿定律必考,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受力分析是重点云云。我抱着能醍醐灌顶的心态去参加这个提升班,结果第一天就失望了。我幻想自己是像张无忌那样悟性极高的人,一点即通,然而发现自己是普普通通的大众中的一员。

鉴于课程花费不菲,我还是打起精神强行听着。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不同的,我的科任老师面对高考是如临大敌,而这些老师则让我感到放松。应为他们的一般的学生都是985,211则在同学中很丢人,所以他们觉得上个重点一本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呀。

那时我比较反感,仿佛看到了土豪炫富,生出一种仇富心理。他们更是不按套路出牌,我们老师都在讲技巧,和固定的解题步骤,我们背的好些答案模板在这儿都没了用处。他们阅过高考卷,然后拿出高考答案说答案并没有那么繁琐。我们却不敢轻信,会做的就要拿满分,不敢拿本就贫瘠的分数做赌。

开始两天我感到失落,他们的学生出国交流或参加全国竞赛,敢于表达、表现自己,不好好学习的同学只能考上中国人名大学。这种我只听闻却没见过的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活得黯淡。都是同龄人差距怎么可以这么大?我并没有想着怨恨父母没有给我优越的条件,只是感慨人生有无数种类型。有人的起跑线可能就高于另一些人的终点。

那时还没察觉,改变已经从我身上发生。我在教育落后的中部省份,之前没见识过教育资源领先地区的优秀条件,以为自己的成绩还好,当看到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还比自己好很多时,我像一只飘摇的风筝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线,只在小范围波动。

我只能选择做最好的自己,山的那边有更高的山。以前觉得自己了不起,而现在来了这么一群人打破了我虚构的优越感,我选择接受了自己是普通人这一现实,整个人反倒轻松多了。因为自诩比别人优秀,所以要求自己成绩突出,人缘爆棚,总想着让所有人喜欢。其实是给自己筑了围墙,画地为牢。

提升班结束后,我放掉了所有的励志鸡汤,开始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划走了时间,能把考前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就好了,想想快要12年的学习生涯将要在高考终结,不能在最后三个月里因为浪费光阴留下遗憾。而提升班给了我学习的自信,总觉得自己镀过金,理解和分析能力不可同日而语,曾经害怕的题目,现在也敢正眼相看,能做到哪算哪,不是非要完完整整会做才提笔。

我课后没记住大部分内容,因为课后不复习的坏习惯一直延续,其实课上的干货不少,但三个小时很大的信息量不可能现场全部接受,需要做好笔记自己加工,安静地思考后才能转化为内存。听课是学习的主体,但复习担当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高考我没有超常发挥,也没失常。但同学中有些严重下滑,失常的多于超常,我和模拟成绩预估结果一样,进入一所属于地方重点一本的医科大,开始我的学医之路。

高考一结束,所有的焦虑都在一时间烟消云散,所以在特定阶段的我们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尤其不要自责,我的高原反应来自对家长的内疚,爸爸那么辛苦赚钱养家,我却不能名列前三,家长会上从不会被老师表扬。在高中之前我一直是他的骄傲,他去给我开家长会全年级的家长都认识他的。所以我怒己不争,每天强迫自己去争分夺秒地学,但我没有爆发力,最后把自己拧得太紧,成绩一直下滑。

我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去报提升班,打开了自己的格局,不在自寻苦恼,转变自己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时间。在上完课后一定要消化老师讲过的信息,无论是知识点还是学习方法,你消化掉的越多,这付费课的性价比才高。

现在我知道自己与那些名校学生差距颇大,但我没有一蹴而就的能力,我学会了迂回曲折地前进,那六天的课上讲的知识已然忘却,可老师们留给了我优秀人生的蓝图和终生学习的信念。如果你一直特别努力的话,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我从2520的课中学到了什么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2520的课中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