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浮华的世界里,愿你停止一下躁动的心,去寻一份难得的心安,去赏赏沿途的风景。
——题记
后来,每到冬天,每到某个偶然的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张张莫名清晰的脸......
从我的苦难之旅开始,截至目前,已足五年。五年中,我虽跟随父母四处漂泊,却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的,渐渐的看懂了一些,这世上的情非得已。并由此深深的感恩那些,所有在我的苦行之路中,为我而绽的花儿。
它们让我发现,原来苦难之路,并非荒芜。亦是有野花初开在道路两旁的。
小镇老太
有两三年,我们租住在城郊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如今的小城镇荒凉,是不争的事实。而那五年前的小镇的境况,亦早已为如今埋下伏笔。镇上只剩下老人们和几个孩子,难免萧索孤独。
那时,母亲一天打三四份临时工,一天睡三四个小时。姥姥总不停的对她絮叨,“在家睡这么少,在班上别累的睡着了,小心出事呀....”
我们的租处十分简陋。不足一百平方,墙壁早由白亮亮变为黑黄不接,有时候还会突然地掉下几块墙皮来,“砰”的一声响,仿佛死囚枪决后不甘的倒地声。
床,只有一张,是把两门板拆了拼了,垫一张棉毯垫成的,倒还睡的开,挤挤就成。被,只有一张,确是不够盖。没有暖气的冬天一到,可就冷了。这个往自己边扯扯,那个的手就漏在外面:那个把自己手捂捂,那个的脚就挨冻。我们总想向邻居去借几床,却又说不出口。毕竟人不生地不熟的,拉不下脸来。只是母亲总是有意无意的在人前谈起。
冬日下午,院中豢养的大鹅忽然扑棱着翅膀大声鸣喊,翅膀扑出“啪啪”的好似鼓掌。我忙出去看,原是有人在敲门。我把门打开,却见那拄着拐杖,头发花白,皱纹很深却时常带笑的隔壁老太弯在门口。
“我听你们常常说起被子不够用,又眼瞅着天更冷,就把家里用不着的被子倒腾几张出来,换了换新棉絮送给你们过冬。上午早就给你们晒好了晾在东边自己搭的晾衣绳上,记得去拿。”
“啊,啊......这怎么好意思......”
“反正已经晒在那里了,你们若不要,我就全扔了去!”
说着,她就要拄着拐杖往东走,步子踱的很大,深紫色褂子在风中鼓荡。
我忙跑过去扶住她,只得答应道:“我们收下就是。那......谢谢了!”
她倒倔,似乎生怕我跑了似的,一直跟着我走到东头的晾衣架旁才又拄着拐杖离开。
冬天里借的棉被,在冬阳里晒了一天,在黄昏中散着奇特的香。那香,从我离了小镇以来,却是再无闻过的。金黄斜晖脉脉照着,被子晒得鼓鼓的,抱在怀里,松软而温暖。
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萌动。多年后,我将那萌动着的感情,叫感恩之情。
向母亲叙说此事后,母亲又叫我向那老太道谢,顺带将一瓶香油和一篮我们准备越冬的鹅蛋送与她。
那鹅蛋和香油,是我们过年时候准备的唯一的年货。一篮蛋送到老太门前的时候,篮里的鹅蛋在冬阳中反着青色的光——那是母亲天天将它们小心擦拭一遍的缘故。
晚上,我抱着只属于我一个人的被子,莫名感动。
在那名为苦难的险途上,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路上并非荒芜一片。
红棉手套
又是一年冬天。这一年,我那隔壁的老太太患病逝世,被子最终也没能还回去。母亲终因疲劳过度,在班上昏睡过去,结果让面条机压去了手皮在医院休养。
幸好,母亲做工处的老板终于帮我们偿清了医药费,母亲的手也终于没有失掉。但唯一不知道庆幸的是,无人能接送我上学了。
我须得独自乘公车,颠簸两个小时,回到寄宿制的小学学校里去。那时天亮的晚。鸡,方开始鸣起。我看着家渐渐远了,深黛色的树影朦胧起来,最后连矗立在镇西头的大观音也成了一个黑点。
我搓着发红干裂的手走进教室,看看排着队交饭钱的同学,摸摸干瘪的钱包,惴惴不安的翘着脚走到座位上坐下,脸烫的像发烧。
伯乐女士端坐在讲台上,神色安然,看也不看我的继续收其他人的钱。
晚饭后,她趁室内没有多少人来,将我叫到后教室的墙角处悄声对我说,“你不用交了,你母亲已经打过电话来跟我说明了,现在我已经替你垫上钱了。”
“嗯。”我不敢抬头,越发羞窘。这几次的饭钱,几乎都是她垫的,多不好意思!
她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忽然一笑,印上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十分清丽,“你不必害羞,我们走的这么近,我又陪了你五年,我们关系这么好,又有什么不能帮忙的?不用说一回两回,就是十回八回都让我垫了也行!”
我仍是坠着头,不安地搓着衣角,看着自己丑陋的手。
“你们现在怎样?住在哪里?缺钱吗?有什么我能帮忙的?说吧。”
我含糊的回答。心里早已热浪滚滚。
她又掏出一副红棉手套给我,“喏,你看你的手。这是我自己织的,不是什么贵重物,收着吧。”
于是,一副珍贵的红棉手套,温暖了又一个冬天。
终于,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花重满平路。
可我终于明白,原来路途的风景如此美好。不管是阳关大道还是崎岖险路,沿途的风景都是美不胜收的。只是当我一味茫然的前行时,忘记了欣赏。
原来世界,也是美好的。只要会发现,会感恩,美妙的花啊,处处都有的,只是在苦难那荒芜的路上,才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