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台阶》教学反思2

今天,得到消息,开学又要延迟一周。

线上教学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的听课效果,隔着屏幕,根本不知道对面的学生在干什么,尽管调动了各种方法,但是,还是有点担心。

先回顾一下今天的上课内容,今天主要和学生“咬文嚼字品细节”,就是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主要借着学生的作业,分析“父亲的鞋”,比如第2段,哪些词值得品读,学生在互动面板上打出“许多”“磨破”“麻筋”“太可惜”等词,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这几个词的意思以及从中体现的父亲的品质:面对辛劳,他不以为苦,只可惜他的草鞋,可见父亲的任劳任怨,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

“草鞋”这个细节很好的衬托出父亲的辛劳,在写作中可以学习:不用直接写一个人的付出,可以用一个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写辛劳。

第15段也出现了“草鞋”,有了第2段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很快抓住“磨穿”“垒”“一个冬天”“超过了台阶”等,结合书旁批注“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来理解“草鞋”这一细节。

其实,下次上课可以借助这个旁批,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面对——,这就是——。比如第2段,可不可以写成:面对贫寒,咬牙用力气省哪怕一分钱,这就是坚韧的中国农民。

第2个是分析文中的“数字”,特别分析11小节,问学生:既然要写农民,为什么不选择写七个月中种田的部分,而是写他筑台阶这样一件事情呢?学生先从选材上来讲:为了更有个性,为了更吸引人。我提醒学生看书后的阅读提示:学生找到台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也是他的精神追求。

因此,我总结:勤劳、能干的中国农民形象太多,或许在我们脑海中就留下了一个固态化的农民形象,农民必然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今天李森祥带我们走进一个农民的精神世界,表面上看来这个农民和千千万万我们以为的农民一样,他勤劳、坚韧、执着、低眉顺眼,但是他又是不一样的,他有他的精神追求,而这种精神追求萌生于他的物质还很难实现的时候,要实现这个追求,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辛劳。因此一年12个月,他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最多就是在门口的台阶上做一做,“过过烟瘾”,即便是“过烟瘾”,也是为了更能干活。

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开始造台阶了,父亲是高兴的,精神是旺盛的,但是在放鞭炮的时候,父亲“居然”不敢放,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敢?有的说:因为父亲太兴奋了,有的说想把机会留给儿子,有的说他太自卑。由此,我发现学生的一个理解难点,因为年龄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可能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我提供了一个搭手:听说过“近乡情更切”,学生立刻在互动面板上打出“不敢问来人”,这两种“不敢”是类似的,宋之问的“不敢”是靠近家乡,近乡情怯,家乡就在眼前,他不敢回乡,怕家里人不认识他了;那么,父亲的“不敢”是什么呢?面对台阶即将造好,大半辈子的追求就要实现了,他不敢相信,害怕这是一个梦,反而“胆怯”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有“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的意味。

此时,下课的时间到了,我布置学生小练笔:从“母亲”的视角写父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02《台阶》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