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你,你要不要打回去?

等小孩睡着后,想来去开啤酒喝一喝。结果手滑滑到一些八卦版,看到一些抱怨文,忍不住想来聊一聊关于孩子动手这件事。

我知道很多大人会对小孩打人很生气,大概觉得起码要例行公事打完人要道个歉。就算孩子不道歉,也要孩子的父母出面道个歉,彷佛我们这世界的潜规则就是打人-道歉赔罪。不论心裡舒不舒服,起码面子保住了。再被礼仪道德绑架的深一点,被打的那方如果不接受道歉,还会被称为不识好歹。我们的社会多麽谦和礼让,多麽友爱和谐。

我想,这些都社会规范逼出来的「假我」在操作。而人们常常喜欢忽略「真我」的感受,只为了让自己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我不是异类,不是恐龙家长。什麽是「真我」的感受呢?其实好多例子。这种八卦随便追一追就能看见,比如被打的觉得打人的道歉不诚恳,比如打人的觉得被打的太计较,总之,面子上的例行公事赔礼道歉完了,内裡的情绪还是波涛汹涌。现代人用来消化这种情绪的做法也是很有趣:刷个消息求神问佛讨拍拍,千篇一律的受害者模式,大意就是「我委屈了,你们来评评理」…

当然了,我觉得这也是算「文明」的做法了。看到内地甚至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两个妈妈为了孩子在亲子活动中心抢玩具而大打出手,两户人家为了小孩在游客中心争执而互相人身攻击,甚至辱骂三岁小女孩不知检点,我想这种也许是内在的情绪终于压不住了,所以那层假我面具乾脆卸下来,打个你死我活来个痛快。

这就是个半兽人们先动手,接下来一群大人野兽跟着狂奔…

总有人想用:「你打我我会痛,那我也打你一下让你痛,你就知道厉害了…」这种以眼还眼的模式来教孩子同理心,结果总是教出各种心理受伤的小孩。尤其,是父母动手打小孩。

小孩打小孩,力道能有多大?如何会受伤?他们这一秒可能争执不休,下一秒又相亲相爱。

大人往往不知道,即便你把小孩打到痛的不行,你也别妄想他能领悟他对你动手和你对他动手,是同一个感受。况且,最重要的是,这感受根本就不同啊。一隻狗说帮一隻小鸟挠痒痒,你觉得小鸟会觉得痒还是不痒?不论大人多保证你动手的力道拿捏准确,你举起手的那瞬间,摧毁的是孩子对你的信任。

小孩打你,你要不要打回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麽说来好像我们大人只有挨打的份?或者发展同理心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打人而无法实施「管教」?

倘若孩子对自己的痛感,或者不舒服的感觉没有连结,那他自然不知道别人不舒服是个什麽感受。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用安全的小游戏让孩子体验这些感觉,冲突出现,我们就能自然的引导他观察别人的反应,自然可以向孩子翻译,对方可能因为我的动作而有那种类似的不舒服的感觉。

发展这些人我界限,的确是靠经验一次次的冲突来的,而不是靠植入大人的情绪和价值观来的。道德规范倘若不是内化于心,由爱开始,必然脆弱的不堪一击。很感激同温层在这条路上给予很多的机会和帮助。

小孩打你,你要不要打回去?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孩打你,你要不要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