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初阅读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堂姐刚好初中毕业,她送给我一本书,书名叫【写作辞林】。这本书是我阅读到的第一本完整的、专业的写作类书籍,它对我的帮助特别大。

小学三年级刚刚接触到写作文,也不懂任何写作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心情。我很诧异怎么会有这样一节课,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让老师惊讶!这个念头是我每次作文课的第一想法。

我骑在牛背山,坐在石头上,走在放学路上……任何地方,我都带着那本书,仔细阅读。

我不知道这本书现在是否还有?或者改版?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本书的内容结构。第一板块是词性。

在这本书上,我开始认识褒义词,贬义词。因为所读年级低,能认识和理解词意词性的没几个,我把不认识的词抄下来三个,问父亲词意,父亲便用他的理解告诉我。为此,我常常受到父亲的表扬,也比别的孩子多认识许多字词,多懂许多词的意思,也多积累了许多词语在写作中的运用。这些,都是帮助我最初写好作文、达到篇篇都让老师真的惊讶的直接原因。

这本书的第二个板块,是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归类,比如:人物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它都有详细的示范。各部分的内容都有详细的例子,对于下一个小板块,也是留白分开,所以内容非常清晰。

我把自己喜欢的片段描写抄在一个小本子上,自己心里背下来,经常背给爸爸听,偶尔碰到堂姐,也迫不及待背给她听。这个过程,也让我积累了很多片段描写知识。

印象最深的一段例句是关于一个人物的外貌描写:他嘴唇安静,双目半闭,两道如剑一样的眉毛里透着一股严肃,仿佛随时在告诉自己——警惕!

那是我第一次认识破折号,根本不懂它的用法,但着实被这样一种新奇的表达方式惊呆了,原来可以这样写人物!我自作聪明地一次次按照书里面喜欢的片段结构自己模仿着写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书里是关于河水的描写,我就仿写我们的长江水,书里是写秋天的山林,我就模仿着写秋天家乡的小路、河堤……

这本书,对我最开始的写作文有特别大的帮助,我也学会了一些写作文的小“伎俩”。也经常被老师、同学们、爸爸表扬。

可是,有一次,我却因为这本书、因为自作聪明,犯了一个错。这个错,也让我对写作有点点认识。

因为一直积累这本书里面的好词好句好段,我的作文真的经常让老师和同学们惊讶,我内心暗自窃喜,也断定,除了我,班上再也没有人有这本书。于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多厉害,我把这本书后面【优秀例文】背了很多篇,在一次作文课上,原原本本地默写了一篇例文。

再次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心里的兴奋无法按捺。我想,老师这次也一定会表扬我的,也一定会在全班读我的作文!

然而,我错了。下课后,老师把我叫进办公室,问我这篇作文是不是抄的?我低着头,回想一下,又摇摇头。孩子,写文章就像做人,字里行间都应该渗透着两个字——诚实。你的回答是诚实的吗?我摇摇头,眼泪掉下来。我就是诚实的,我本来就没有抄,我是默写的。

因为我从始至终不承认自己是抄的作文,老师很生气,也觉得我是一个品格有问题的孩子,当天晚上,她就来到我家,进行家访。

家访就家访,我又没有做错什么!

矮小的屋子里,昏暗的灯光下,老师再次质问我,为什么要抄作文?为什么抄了作文还这么理直气壮矢口否认?我又委屈地哭起来。父亲把我拉到面前说,三囡,你一直都很聪明,爹相信你作文写的好,那你告诉爹,这篇作文你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如果这么厉害,再给老师和爹写一篇?

写就写,谁怕谁?我得意洋洋地坐到凳子上,开始默写另一篇文章。

直到我停下笔,老师和父亲才明白过来。他们互相传递着看完了我当场“写”的作文,都惊讶了!三囡,你在哪里装着这些文章呀?我敲敲脑门,这里呗。这些字儿怎么就跑到你脑子里去了呢?我背的呗!哦?刚刚就是把你背的一篇文章默写下来了对吗?对呀!

这是,老师才恍然大悟。她迟疑了一下,局促地说,哦,刘小双,确实是老师不对,你确实不是抄的作文,老师质问你是不对的。

后来,老师告诉我,积累,仿写,借鉴着运用,都是非常好的写作方法,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但是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能大段借鉴别人的写作内容,像我这样整篇的默写更加不能!

我点点头,明白了在写作中,通过阅读一本书,正确进行积累、运用、借鉴和抄袭的根本区别和该把握的度。

还有一本书,对我的帮助也非常大。书名叫《故事会》。

这本书,现在应该还有印刷,只是后来我再没有阅读。

我那时特别喜欢看《故事会》这本书,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但是每次只能听妈妈讲故事,而且每次母亲因为劳累,讲了一个或者两个,就命令我们去睡觉。每每这个时候,我心里多少会有些遗憾。好不容易会读书,会识字,自己看书多愉快呀!

有一次赶集,母亲让我帮她去背物质,特意赏赐我,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兴高采烈地跟她出发了。

琳琅满目的集市上,热闹非凡,我想,给自己买一个什么呢?一个书包?一双布鞋?一根头绳?就在我不确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时,一个老爷爷的摊位出现在我眼前。在一块平躺的灰色木板上,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书,有连环画,有三字经,有增广贤文,有故事会!故事会?一堆有趣的故事在聚会吗?我首先被故事两个字吸引,蹲下来,仔细翻阅,光看目录,就让人忍不住要买的冲动!《深夜的枪声》、《小镇疑云》、《失踪之谜》……

老爷爷看我趴在那里舍不得走,笑着说,喜欢就送你几本吧!这些都是按就收拾出来的旧书,放着也是放着。我一听这话,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一口气挑了五本,总共花了两毛钱。

那五本故事书,让我了解了天下的故事丰富多彩,那是和母亲窗前讲得《翠花女捡过》、《孟姜女哭长城》等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天地,我第一次从母亲的有声故事接触到文字故事,它们有着天壤之别。

相比之下,听故事和读故事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听母亲讲故事,对里面的人物还比较有印象,但更多的是对故事情节和结局的好奇。

我特别喜欢读故事。我尤其喜欢故事能把情节和环境相互融合,彼此映衬,在某一主要情节发生之前,先进行非常细致的环境描写。比如,坏人要出来害好人了,就会有什么月黑风高的环境描写,就会有寂寥的夜空传来几声凄厉的乌鸦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呱呱地叫,就有谁家孩子夜哭……

这几本故事会里,每篇故事除了情节非常紧凑悬念,更多的是文字里,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大事渲染铺垫。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对写作的重新认识,那是和背诵、积累、借鉴完全不一样的文字魅力。

听母亲讲《孟姜女哭长城》,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放牛时把孟姜女的故事讲得很长,让其他小伙伴都相信,万喜良死后,变成了一只鹰,在孟姜女哭晕的时候,他从天而降,架起孟姜女飞走了。他们飞呀飞,飞到了一片孤岛……

看了《故事会》,我又开始给小伙伴们讲故事。这一天,风格外的凄厉。村头的老槐树站在山坡上,瑟瑟发抖。所有的狗夹着尾巴,躲在了木门里。鸡也停住了“咯咯”的叫声,半闭着眼睛,警惕着每一丝响动。“嗖”的一声,一个黑影在肖玉生所住客房旅馆屋顶飞过,三秒过后,屋内便传来一声凄厉的叫声,划破了长夜的寂静,沸腾了古老偏僻的小镇……

童年乃至少年,我一直喜欢读那本故事书,所有看过的书,母亲帮我捆起来,放在老木箱子里,现在还散发着它神秘的气息。

这本《故事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由听故事,到绘声绘色讲故事,它用“精彩”二字,直接影响了我,让我成为一个比较会讲故事,也比较重视写作中,环境对人物和情节的重要作用。

再后来,因为生活颠沛流离,我的生活一片狼藉。也因为那个时候心情低谷,阅读也喜欢找有疼痛感、倔强的文字。也是在那个时候,我阅读了安妮宝贝的书。《八月未央》、《暖暖》等很多篇文章,都特别能打动我。

安妮宝贝笔下的人物,我感觉都活得压抑、活得倔强。她的文字能给我强烈的钝痛感,读了她的文字,感觉那个笔下的人物是自己的化身,所以很能理解文章最后惨烈的结局,甚至感觉,她笔下的人物可以直接引导我的决定。比如,在夜里给自己喂有毒的药,比如赤着脚,在空旷残败的铁轨上走很远,听火车的嘶鸣。比如,半夜起来喝水,幻想自己也会像暖暖一样,感受室友男朋友隐忍炽热的沉默。

因为她的文字,我开始联想自己的情感世界。会遇到像罗先生一样的老男友吗?会思恋像城一样沉默的男孩吗?会在某个大雨磅礴的夜晚,钻进一个陌生男人的车,什么也不说,听雨铺天盖地砸在车顶,看车灯刺破五米开外的雨帘,听自己的心脏哭泣,走进一个人却无力再爱?

也是在那一段时间,我写了大量的情感类文字,没有刻意模仿,只是喜欢,只是因为离心的距离近,不知不觉就用到了她的写作语言。都说文字疗伤,那一段时间,读安妮宝贝的书,受她的影响写文,都没有让我得到改善,感觉心情低谷,内心倔强,隐忍疼痛地生活、写文。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受聘于当地一家报纸副刊邀请,成为情感专栏特邀撰稿人。

因为那个栏目是服务于当地的市民,情感类型就很多了,有婚恋,子女,青春,夕阳情等大众,我的写文由于受安妮宝贝的影响,始终脱离不了一种抑郁、倔强、叛逆、毁灭的结局。报社的主编是个当地有名的作家,他欣赏我文字里的清澈,但更需要我的文字接地气,近民情。

他带领我加入到当地的作协,定期参加他们的各类会议和活动,走访特殊人群,记录他们或普通或非凡的生活。也是在那时候,我的生活开始满满走出阴霾,我写作的内容开始拓宽路线,各类素材走进我的文章。婆媳之间的欢喜冤家,母子之间的肚脐相连,夫妻之间的磕磕碰碰,单身贵族的欢喜寂寥……大家需要什么内容,我就写什么内容。也是在那个时候,我都文开始有人知晓,开始受大家的喜欢。

试想,如果没有安妮宝贝的书影响,如果我不“中毒”太深,如果我不自怨自艾疯狂投稿,就不会遇到报社主编的带领,更不会走进作协,走进生活,完成一个特邀撰稿人的工作。正是那一段工作经历,我每天跟文字打交道,还接触到大量的投稿,阅读量上面也很大的收获。

安妮宝贝的书,直到现在,每出新版,我一定会买。她写的文章,我没有刻意,机乎全部会背诵。我想,我应该是喜欢她文字的疼痛感。因为,只有疼痛,才会记得。(安妮宝贝原话)

我最怕阅读金融方面的书籍,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读过一篇。想想也是缺憾,试想,如果将来有一关打卡是介绍金融方面的书籍或者管理,我该怎么办呢?这样想来,阅读是不是应该有它该有的宽度和精密度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最初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