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读书笔记4】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读成尚荣《儿童立场》有感

写在前面


【关于作者】成尚荣,1941年12月生,南通人。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做过小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小学校长,省教育厅处长、主任,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江苏教育研究》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第七届国家督学。现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儿童文化、教师发展。

通过阅读《儿童立场》这本书的自序,我得知这本书是成老先生退休后写的“文丛”中的一本。他说:走了那么久,坐在书桌前,才正是开始。所以,年龄真的不是问题,起点是自己把握的。他要在更大的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故事让时间人格化,让自己的时间人格化。他说他一直在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真心佩服成老先生的勇气,更为他的精神和思想而感动。

【2020读书笔记4】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读成尚荣《儿童立场》有感_第1张图片

什么是儿童立场?


儿童立场,就是把儿童当主语,一切从儿童出发,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

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位也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教育有自己的立场,教育立场说到底就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才会有真正的教育、良好的教育的发生;如果抛弃儿童立场,站在另外的立场上,教育很可能就是一种“伪教育”,甚至是“反教育”。

有什么样的儿童立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儿童立场。

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儿童立场呢?

我觉得,就是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

一、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就是要解放孩子。

解放、自由、快乐是儿童应有的权利,不是别人赋予的,更不是别人施舍和恩赐的。自由是人穿在的保姆,更是儿童新火花的点燃剂,自由在哪里消逝,儿童的创造之火就将在哪里熄灭。所以,我们要给儿童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自己的时间去游戏、去阅读、去思考、去创造,而不是用过多的作业去捆绑,去束缚,让他们终日忙碌。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家长都要达成共识。不仅老师不能以过量的作业挤兑学生的业余时间,家长更不能用各种各样额辅导班去挤兑和压榨学生的自由时间。

美国的戴维·埃尔金德博士说:儿童的忙碌主要有两种:日历忙碌和钟表忙碌。所谓日历忙碌是指成人们(包括教师们)总希望日历上的纸快速地撕下,未来的日子早点来到眼前,于是学习要求超出了儿童现有的能力,过早地消耗了儿童的能量;所谓钟表忙碌,是成人们希望儿童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甚至是无限的事。于是成人们霸占了儿童的时间,剥夺儿童游戏、健体的,甚至是生存的权利。这样,儿童在忙碌中造成了童年恐慌,最终童年消逝。

用时间占满学生的生活,霸占了学生所有的时空,这样就堵塞了学生心智丰富的通道,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二、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就是要让孩子到生活中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儿童生活在广阔的田野上,童年融化在生活的时空中,这启发我们,当下的小学教育应当永远与丰富的生活相融合,生活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语。

我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的快乐时光。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也没有早晚自习。早上八点上课,晚上五点多放学。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去玩耍。

我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在河里扎猛子,钓麻虾、摸鱼的那份刺激,在田野里挖野菜、找荸荠、抽茅草、摘野草莓那份自在,在课间和放学后和小伙伴们跳皮筋、摔泥碗、跳房子、抓石子、挑冰棍、丢沙包的那份欢乐。

我们也有大量的时间帮家长做事情,我很小的生活就会洗碗、做饭、扫地、洗衣服,还记得一次太想喝鸡汤,8岁的我竟然伙同6岁的弟弟,硬是“屠杀”了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完成了从杀到煮的全部工序,为此还挨了一顿打。为了帮父母分忧,我7岁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因为秧田里有大的泥块,我往边上扔时由于用力不均,一屁股坐在水田里。……

小时候虽然没有学多少知识,但是童年的这份美好的记忆和童年时期学会的技能,让我长大后始终热爱生活,面对挫折时也能迎难而上。

但是,现在孩子已经很少做家务了,自由时间除了写作业,就是玩手机、打游戏。我们应该让孩子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去体验,去参与,去成长。

三、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就是要把儿童立场落实在故事中。

教育行为是儿童立场的落脚点,也是儿童立场的载体。一个个教育行为,包括一个个教育事件,其实就是一个个教育故事。一个个故事中透析着儿童立场的密码。

儿童喜欢听故事。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不一定是知识、概念、道理,而往往是故事。所以。作为上天派到儿童中的使者,教师一定要丰富自己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田野。

【2020读书笔记4】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读成尚荣《儿童立场》有感_第2张图片

2020年2月16日,河南教育厅的厅长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质课。他说“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必须真正地风雨同舟,携手同进......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这段讲话振奋人心!其中要求把疫情和灾难变成教材,让学生得到的启迪会更深刻,进而真正沉下心去学习,从中悟出如何学会做事人和做人事的道理。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故事素材,也是最好的生命教育课程,生活教育课程。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些科学家、医生、护士、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解放军战士、建筑工人、送菜的菜农、从印尼带回1.5万个口罩的15岁中学生……他们的事迹就是很好的故事,故事中有家国情怀,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一定比老师们讲道理更能打动孩子的心。

所以,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会讲故事的老师,让教育通过故事走进自己学生的心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读书笔记4】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读成尚荣《儿童立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