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美国绘画大师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

“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艺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今天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至于哪种情况对世界更好,我恐怕没资格评论。但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让我们扎根、成长。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美国绘画大师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

  1903年9月25日,马克·罗斯科生于俄国维特布斯克省德文斯克市一个犹太家庭,他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浓厚的犹太文化和宗教环境中度过童年。1913年全家移居美国俄勒冈州。不久,先到美国创业的父亲去世,马克不得不卖报赚钱以补贴学费。21岁时获奖学金就读耶鲁大学。因排犹情绪影响,他的奖学金6个月后被取消。为此他只好一边学习,一边在表兄开的餐馆打工。大学三年级时,他突然辍学,去纽约一家服装厂当裁剪工。次年进入纽约美术大学学生协会学美术,同时在百老汇的剧院做配角演员、画舞台背景和当灯光师。

  1929年在纽约布鲁克林中央美术学院任兼职教师,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教书生涯。同年在“机会”画廊第一次展出绘画作品。1930年代初结婚,妻子爱迪丝设计手饰,商业上相当成功,但她鄙视他那些画家朋友,粗暴批评他们的作品。或许以后罗斯科对波普艺术的轻蔑来源于此。

  1933年罗斯科举办几次个展,获美国政府联邦艺术计划资助,并以每周23.5美元工资受雇于政府。这时期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抽象表现派画家的阿西尔·高尔基、德·库宁和杰克逊·波洛克。1935年成为“十人”表现主义画家团体创建者之一。这时期的罗斯科作品色彩微妙,构图简洁,造型变形而夸张,笔法轻松随意,带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1938年罗斯科加入美国国籍。这段时期,其作品风格开始变化,《地下狂想曲》(1940)中人物造型已近符号化,是迈向抽象主义的预演。

  二战期间,罗斯科与爱迪丝离异,不久与23岁的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玛丽·艾丽斯(梅尔)结婚。1945年在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重要个人画展,获得评论界好评。罗斯科的绘画风格一直在不断变化中, 1947年,成熟的纯抽象风格开始出现。1949年,他放弃自己既有的造型习惯,画一些大幅矩形作品,画面单纯,色彩重叠,边缘模糊。罗斯科独有的风格正式形成。这个过程被罗斯科描述为“人类走向清晰”。

  罗斯科曾经详细讨论自己的作品和艺术理念:消除绘画中具象的元素,在一个未知的空间进行未知的冒险。而他描述他的新方法,则不受“任何特定物的直接影响,是发自机体的激情。”

  罗斯科深受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影响,尼采说,“希腊悲剧从尘世救赎人的恐惧”。罗斯科认为他的艺术应当有缓解现代人精神空虚的目标,他认为,这种空虚的部分成因来自缺乏神话,而他可以通过绘画释放潜意识的能量和历史神话的图像,因为他是一位神话诗人。

  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罗斯科的名声增长很快,但他却在公众之间感到更大的疏离感与更多的误解,他为被人称作一个抽象画家而苦恼,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超越抽象,成为超越传统的艺术。

  “我的绘画在表面向外全方位膨胀推动,向内则对所有方向掠夺,这两极之间,你可以找到所有我想说的话”。

  以马克·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

  因此对于一些人来说,目睹这些画是提交一个人的自我——以一种精神的体验,它通过题材的超越,接近意识本身。它迫使人们接近、体验极限,唤醒自我生存的意识。

  他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会有和我在作画时所具有的同样的宗教体验。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1958年罗斯科被选为威尼斯国际博览会美国代表,并在马萨诸塞州艺术家聚居地普罗温斯镇拥有一间工作室。这时,他的抑郁症迸发,变得越来越神经过敏和消沉。他需要全神贯注全方能画出那些显得平稳安静的巨幅作品。对他来说,作画过程类似宗教祭典。他对作画过程严守秘密,作品完成前决不示人。他常常彻夜不眠,从下午5时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10时。他在剧院舞台那样强烈的灯光下作画,展览时,却把灯光安排得较暗,从而使他那些强烈的大色块从环境中凸现出来,仿佛悬浮在空中,给人造成强烈震撼。1961年,马克·罗斯科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达到艺术事业顶峰。收藏家、经纪人、批评家蜂拥而至,甚至肯尼迪总统也来捧场,对其敬重三分。

  此后波普艺术崛起,罗斯科对此表现出极大的不屑,他说, “骗子和机会主义者密谋杀死我们所有人。”这并不是说罗斯科不能接受被取代,但他不能接受“什么不是的”取代了他,他发现波普艺术索然无味。加上逐渐紧张的婚姻关系,马克·罗斯科情绪恶化,开始酗酒,严重损害了神经和健康。1969年元旦,马克·罗斯科离家搬到画室居住,用整整一年时间画出最后一批作品。为人愤世嫉俗、狂狷不驯的罗斯科本来就没有几个亲友,他身边就是与他共同经历二十年艺术生涯的朋友们和太太梅尔,而他的那些著名艺术家朋友们一个个以非正常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离席。    1970年2月25日,罗斯科用剃刀割腕自尽。然而当他去世之后,却引发了20世纪最轰动的艺术丑闻案。他的经纪人劳埃德在三个月的时间,以远低于市场价获得了马克·罗斯科遗产中的800多幅画。后来经纪人成了被告,开始了艺术史上时间最长,耗资最大的法律斗争,经历了4年的诉讼和8个月的刑事审判。被告最终赔偿了920万美金的罚款,外加200小时社会服务处罚。遗产被重新分配,其中约一半给了马克·罗斯科的两个孩子。这事件充分暴露了优雅而体面的艺术交易领域中的黑幕。

  他的自杀以及一系列后续事件似乎总结了罗斯科绘画的特点:沉郁、虚无、宁静、悲怆、不安、毁灭、漂浮不定浓淡起伏的宗教性精神与生灭攸然的戏剧冲突。不错,这是他的性格与人生,也是他拿给所有人看的——人类的悲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23美国绘画大师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