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176(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 就是说要言而有信,讲话要兑现;牛吹大了,事实上做不到,这是君子引为可耻的。

        以言行一致为美德,以言过其行为可耻,这是孔子一贯提倡的做人准则。要么不说,要么说出就一定要做到。如果言之凿凿,却不能付诸实践,徒有华丽的言辞,那也只是假道学罢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有一天孔子感叹说,学问修养合于君子的标准有三个必要条件,但三条我一条都没有做到。

        第一是“仁者不忧”。有仁德的人没有烦忧,只有快乐。大则言之,国家天下事,都做到无忧,都有办法解决,纵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人生也会在忧患中,而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羁绊,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

        第二是“智者不感”。真正有高度智慧的,没有什么难题不能开解的,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

        第三是“勇者不惧”。只要公义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可恐惧的。

        孔子在这里这样说,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的谦虚,表示自己的学问修养,没有做到君子的境界。所以子贡对同学们说,不要弄错了,这三点老师都做到了,他只是自我谦虚,不肯自我标榜而已。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有时比较直爽,看见不顺眼的人,当面就说人家,得罪人,当面就方你。这个“方”字是四川、鄂西一带的方言,如说对某人“方一方他”,就是不妨得罪他一下。有时候说某人个性太直,也说某人是方人,这种人容易得罪人,子贡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孔子说,子贡啊!“贤乎哉?”你要求别人,不要过于高了,不要希望别人都是贤人啊!假如是我,就没有我个工夫批评别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一个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真本事,没有真学问,没有真才能,否则终有所成。这句话安置在子贡方人一节下,也是非常有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别裁》176(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