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A股上市公司通鼎互联公告称:公司拟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UTStarcomHoldingsCorp.(中文名:UT斯达康)26.05%股权,交易作价4922万美元。
收购完成后,通鼎互联将成为第一大股东,取得对UT斯达康的控制权,也代表着10多年前风靡一时的小灵通两大主要生产厂商:英华达、UT斯达康,正式落幕。
但小灵通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从1998年开始,中国会大范围出现这样一种像手机,却不是手机的东西?
(UT斯达康产的小灵通)
小灵通又是为何在2011年戛然而止,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答这些问题前,我想起了电影《乘风破浪》中的一幕,平时傻了吧唧的六一在酒桌上喝到了兴起,转头就对几个兄弟说:
把你们家当都卖了,跟我屯BB机,以后好的号码肯定特值钱!
相比千禧年才出现的小灵通,这个词恐怕稍晚一点出生的90后都会非常陌生,但它却是90年代初期当之无愧的风口浪尖,那时腰间别着BB机,真的可以像电影名字一样,乘风破浪。
后来有了大哥大,BB机也从腰间,慢慢地装进了口袋,最终成了不好意思拿出手的古董,但它盛行的10年却填补了我国移动通讯设备的空白。
如果一定要说BB机是时代的产物,那怎么也算个嫡子,没有白走一遭。
而同样是10年兴衰的小灵通,命运却截然不同,甚至如今说起小灵通,了解它过往的人都会这样描述:
政策的空白、吴鹰的摇钱树、中国电信的救命稻草、甚至是华为手机业务的根基...当然更准确的还是:时代的“弃子”。
时间回溯到1998年前后,当时正值中国移动和电信分家。
分拆后的移动有无线通信业务,几乎是躺着赚钱,但刚分出来的电信和后来的网通只有原本的固话业务,缺乏业绩增长点,而信息产业部又迟迟不给下发移动通信牌照。
看着移动大赚特赚,电信很是闹心,到处寻找新的机会。
没过多久,浙江电信下属的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在一次去日本考察中看到了小灵通技术,一眼就认定这项技术完全符合电信的需求。
这项出生于日本的通信技术原名叫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翻译过来就是手持式无线电话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终端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固定电话网。
简单讲就是在信号覆盖范围内,可以移动的固定电话。或者说是不限于家中的无绳电话。
(无绳电话)
这项技术基于固话网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移动通信技术,所以在没有移动通信牌照的情况下,电信算是打了个不错的“擦边球”,因为当时政策明确称小灵通为:固话的延伸。
也几乎是同一时间,一家1995年成立的通信领域科技公司——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也发现了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巨大市场,跟徐福新局长一拍即合,决定协力将PHS技术引入中国。
(吴鹰)
就是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大胡子,在90年代花几千万人民币,从日本买下了这项技术。同时,阿福局长也给它起了个非常顺口的中国名字:小灵通。
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于1978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作者叶永烈本来只给了UT斯达康一家公司名称授权。但因小灵通这个名字太好记,所有厂家都在违规使用,UT斯达康也就慢慢不管了,最终就变成了PHS技术在中国的统称。
当然从技术引入,到最终火遍大江南北,得益于小灵通有着当时手机望尘莫及的优势:便宜!
除了机器本身造价低(只要几百块)以外,因为前面讲过小灵通相当于“固话的延伸”,而固话网络+微蜂窝基站造价远低于当时的移动2G网络基站,所以小灵通资费基本和固话相同,且接听免费。
浙江余杭电信推出的全国第一个小灵通套餐:打电话每分钟0.2元,接听不要钱,月租20元。
这个资费在当时连移动联通的5分之1都不到,并且在停机后仍然可以接电话和收发短信。在推出后,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办理使用,甚至老人小孩都人手一个。
除此之外,因为小灵通功率仅需要10mW,是普通2G手机的1%,所以用小灵通打电话健康环保辐射低,也是当时电信主打的噱头之一。
另外,因为小灵通基于固话网络,其语音通信采用 32kbit/s ADPCM 编码技术,通话音质和固话几乎没有差别,比当时的2G手机要强很多,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可以媲美4G语音的通话质量。
当然这些优点背后,也存在着致命缺陷。
因为小灵通基站覆盖半径小,且收发功率较低,导致小灵通信号极差,经常进了室内就会没信号,且基站切换速度过快也会导致信号丢失,所以不能在开车等快速移动中使用。
也是因此,当时小灵通还有个非官方名称:喂喂操。
另外,毕竟是“固话的延伸”,其基站无法实现异地漫游,也就是说只能在本市通话,出省直接完蛋。
但即使有再多缺陷,相比动辄几千的手机和昂贵的资费,大家还是更愿意选择实惠很多的小灵通。
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20年前下沉市场的巨大能量。
实际上,这项技术在日本并不受欢迎,甚至被叫做“穷人的蜂窝”。引进国内后,包括华为在内的各大厂商也都将PHS技术评定为“落后的过渡性技术”。
但政策方向,才是决定小灵通命运的关键。
在浙江余杭电信率先出发,各大设备厂商观望许久后,2000年6月,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这标志着政策对于小灵通的开放态度。
抓住了救命稻草的电信,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开始在全国各地上线小灵通业务。
随后就是井喷式的用户增长:
2002年,中国大陆200多个地市开通业务,用户超过600万。
2003年3月,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向媒体表示:对小灵通的政策是“不鼓励不干涉”。
2004年2月,继北京后,小灵通开通了全国最后一个城市:上海,至此完成了全国开通。
2004年4月,用户数量4700万;
2005年9月,用户数量8127.5万;
2006年10月,用户数量达到顶峰,9341万。
不到10年,接近1亿的用户,这样的数字吸引了各大设备厂商纷纷入局,连当初打死也不做小灵通的华为,也被逼无奈迅速上马小灵通生产线。
当然用户激增最大的受益者就是UT斯达康。
1995年成立,98年抓住电信痛点,下重注引入PHS技术,2000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股票暴涨287%,小灵通业务鼎盛时期为UT斯达康带来了超过26亿元的年收入,市值超过70亿美金,一度赶超当时的IT巨头思科公司,连软银孙正义都曾投资3000万美元,并出任过UT斯达康的董事长。
2003年,UT斯达康控股被美国权威杂志《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IT企业100强。
2005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成功前20名小企业之一。
也是在那几年,创始人吴鹰几乎是全国各大高峰论坛、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礼上的常客,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在国内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除此之外,小灵通的兴盛也让中国电信获得了上亿的“移动用户”,以及早年间非常难得的移动通讯网络运营经验,最后在2008年获得CDMA运营牌照后就能尽快上手(电信3G的第一批用户都是小灵通用户)。
对于老百姓而言,小灵通的出现最大的价值就是降低了“第一部移动电话”的使用门槛。
用得起,才是普通人最在意的事情。
盛极必衰,在商界几乎成了难打破的循环。
2005年,UT斯达康因内部纷争、产业结构变动、增长瓶颈等原因,开始出现业绩亏损,虽然小灵通用户数还在增长,但是公司由小灵通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占比由2004年的79%下降到32%,全年亏损4.3亿美元。
而这一亏,就是6年。但真正击溃UT斯达康的,是技术的革新。
2006年,2G时代进入尾声,进入3G时代。对于UT斯达康的管理层而言,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作为“2G都算不上”的小灵通这种过渡性技术,其生命周期一定会被不断缩短。
即使前路艰难,也要果断转型。这次他们把宝押到了3G上,同时选择了全球主流的WCDMA制式作为发展方向。
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UT斯达康在美、韩等地针对渠道、研发、产品等进行了共20次收购,企图打造从系统、设备、到终端,即端到端的WCDMA解决方案。
而当时的华为,也选择了类似的发展路径,但不同的是更具战略耐心的华为选择了TD-SCDMA制式,之后的结果大家基本都知道了。
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宣布,TD-SCDMA作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UT斯达康战略决策全面失败,投入了十几个亿的资金也基本打水漂。
但丢掉的这点钱,也许还不算什么,最不幸的是另一边为转型提供持续资金流的小灵通业务,其所使用的频段,占用了很受国家重视的“国产标准”TD-SCDMA 频段。
UT斯达康就这样活生生地演了一出“成也政策、败也政策”。沈阳妇科医院http://www.ljfk120.net/
彼时,已经被扼住命运喉咙的小灵通,最终迎来了“干爹”的致命一击。2008年,中国电信终于获得了正式的移动通信牌照,并从联通手上买来了CDMA网络。
有了新宠,小灵通自然遭到遗弃。
电信在小灵通业务上的投入不断降低,各大运营商资费也在不断下调,小灵通逐渐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用户数量大幅下滑。
2008年5月,大陆小灵通用户数跌破8000万。
2009年2月,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小灵通的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2011年,1月1日,小灵通开始全面退网。
失去了小灵通,当年在昆明湖畔渡步的“大胡子”吴鹰也被UT斯达康逐出了家门。自此,UT斯达康几乎全线溃败。
2014年10月,小灵通基站被关闭,彻底结束历史使命。
跳出这些,我们再回头看小灵通从生到死走的这一遭。
1998年上市,8年后到达巅峰,之后立刻衰退,它所带来的一切改变是:
吴鹰赚了;最虚弱时期的电信挺过来了;甚至华为也因小灵通生产线打下了手机业务的根基...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赚了,赚到的不是真金白银,而是面对时代高速发展的自信和勇气。
在还没有条件尝试手机的年代,连村口的大爷恐怕都能指着脖子上挂着的小灵通大声地说:
“彩屏的,能翻盖,还可以拍照片!”
这样多赢的局面,从细节剖析或许经不住推敲,但从时间轴上回看,小灵通技术当时几乎已经普及,也是那个时代通信技术变革的现象级产品,即使是昙花一现,它也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单从填补了那几年下沉用户移动通讯的空白来看,就足矣。
而UT斯达康也最终落得一个不错的归宿,通鼎互联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正在带着的刚刚走入舞象之年的UT斯达康,从5G开始,重新出发,拓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