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常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变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化转向。作为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髙的国家之一,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199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了第一版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简称NETP),该计划平均每五年发布一次。随着教育技术在各个基础领域的飞速发展,从2017年起,该计划改为每年发布一次。其中《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主题为“为未来而学习;重新构想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文件中明确了开阔学生视野计划与家庭联通计划,主要提出发展目标:如何使用技术促进学习,了解哪些因素将对个人和环境产生影响;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他们能自主组织与主导自己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运用学习软件能实现近乎实时的评估结果,并适应于个体需求与能力:开展教师培养规划和专业学习,运用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确保和拓展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设计与建设。

从20世纪至今,欧盟也实施了相关项目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如“终身教育整体行动计划”“夸美纽斯计划”“框架计划”等。其中,“框架计划”就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学习与知识获取过程中要起有效作用,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除此以外,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都发布了相应的文件,并制定了具体举措。由此可见,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育,打造“数字化”课堂已然成为国际教育一致的发展趋势。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一届国际教育信息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进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持久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工作者不断开发和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如混合式学习、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将最新的数字化技术纳入教育教学领域,使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革命的重要议题。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深化考试命题改革部分明确提出要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认为:核心素养的突出特征在于个体能否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挑战性的复杂真实任务。教育或教学的功能在于选择或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适当的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目前我国高考改革要求,以情境和情境活动为载体,改革高考命题,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和综合素养的考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