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三块广告牌

意外-三块广告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看了三块广告牌,排片不多,昨天加班之后,雨夜,临时决定去看。不大的电影院,期间有人响起广场舞的电话铃声,有人讲了三分钟工作电话,有人在后排睡觉,花钱买一个好睡眠想来或许也是合理的,就这样在略微混乱中看完了。

最开始感兴趣是因为高晓松提到电影大年到来的观点,在晓说里的推荐。再一就是一个无厘头的原因,夏天的时候翻译过一篇billboard写的mayday的小文,对three billboards也就多停留了一秒。常常一些没有理由的联系,就是我们常说的timing吧。

有介绍说这是一个绝望的母亲,愤怒在驱使着人生。没记错的话,香港的片名更译做三块广告牌杀人事件,听起来有点柯南剧场的味道。如此,也很容易臆想成一个关于离奇案情的或暴力或烧脑剧情。台湾翻译做意外,细想也是有点意思,命案的发生本生是意外,出事之前的寻常却不可挽回的母女争执是意外,警长重病是意外,自杀更是,广告牌被烧是意外,火烧警局伤到警员是意外,听到炫耀作案是意外,DNA不符合是意外。因为有一个连一个的意外,故事的能量密度就很大,但整体上关于母亲的生活却又似乎如同广告牌身后的风景,稳定寻常却又有多少故事在树林发酵。

都说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对于所谓人性其实并没有太多深刻的理解,我们常常说人性是复杂的,也常常说这是一个好人或者这是一个坏人。威洛比局长饮弹自杀的时候是第一个泪点。翻译都没法直译的开车玩笑之后,沙发上光洁小腿虚化之后就是那封写着“ANNA”的遗书。这个服务社区的好人和名字被刷在广告牌上的局长在没有病入膏肓的时候,选择了自己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再有感触就是回忆不打招呼随意推门进入母亲脑海,回忆起那句会后悔一辈子的一语成箴,我说我想要你死,然后,你死了。

会想触动我的到底是什么,想了很久,或许是关于生死。以前看过一位作家说过他是向死而生,仿佛在他的年纪,已经看穿了生死,想通透了人生。我无法想象最亲的人离开也无法想象我先离开之后他们的生活。或许是经历,或许是时间,或许是学识,或许是智力。曾经我这么想,当我成长得足够,足够有勇气去面对生死。最近两次听到马家辉讲他女儿在英国差点生病死掉,第一次他描述瘦小的他背着女儿爬上唐人街中医馆的楼,他怎么觉得自己无法倒下和难以回忆事情细节,第二次是他描述女儿回到HK之后仍然无法药到病除时候为了需要冷静和理智没有哭过,最难过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围着香港开车。刨去作家对于时间描述的细节填充和几百次公开场合的谈及熟练度,我突然发现或许到了哪个年纪,经历过多少事情,读过了成千上万卷书,普通的你很大可能还是没有办法释怀生死,那是一堂人生永远无法结业的必修课。而那些无法释怀的,就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敏感地揪住你的泪腺和所有喜乐。

至于刚刚拿了奥斯卡最佳的女主,除了演技确实炸裂,故事也不错之外。或许也有点政治正确,就像被质疑的月光男孩。对黑人不友好的狄克森最后被黑人警长开除了,虽然对于有一个twisted母亲的狄克森由于威洛比的一封信后180度的转变有点突兀,或许每次他听耳机的歌声是他纯洁内心小宇宙的隐喻。一个女儿被害破案无果的绝望母亲,疯狂地做了似乎没人会看的广告牌又固执地要伤害公认的好人局长,女人疯狂又歇斯底里似乎才对。刚好三八妇女节,用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代替妇女节也是有点看头,除了马爸爸们紧跟潮流用语,是不是也有本身对“妇女节”的否定。似乎“妇女”本身是一个不太高级的词汇,刻板印象里很容易和年老色衰,人老珠黄,人妇等等联系起来。可这哪怕这些词本身,到底有什么问题?没有人可以年纪越来越小,皱纹白发不是缺陷,生于小孩是选择,那怎么这些事实都变成了缺点?许子东老师说,你是给孩子找对象,就喜欢找happy family的孩子,下意识觉得ta人格完善概率大;你是公司领导,会喜欢找成长坎坷的孩子,因为在逆境里会激发出他更多潜能。他还说,作为个人,他欣赏遇事隐忍暗自努力的人,作为群里,他希望每个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都要发声…想起许老师的话,是因为想到两点,首先,我们做的选择,有的时候并不一定觉得它是正确的,同样,觉得正确的也不一定会选择它。我希望这个民族和国家人人对不公平发声,但我给眼前隐忍的你投去赞许的眼神。我知道你成长不易,一路或许成长成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但我希望我的女儿和一个happy family的男小歪在一起。我知道女人为家庭的付出,在工作中才智和辛劳都不差,但是我还是选择看低她们。不过是女人,不过是女人。

不管你在什么层级,相同层级的管理人员,除了少数极有话语权的酷女人,女人自动比男人低了半个层级。有的时候是男人的选择,有的时候,是女人自己的选择。

嗯,下班食饭先,店里歌不错。

有的国家选择维权有的国家选择血拼有的国家选择上班。

节日快乐。:)

以上。

-------------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外-三块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