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多转录自《学习力》一书)


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发现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机动灵活,独具创造的,非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你具有宽厚的知识结构,热情求异的欲望,具有揭示事物本质和固有规律的浓厚兴趣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创新思维首先需要打破无处不在的惯性思维和对于权威的迷信。要勇于怀疑,敢于提问,不能在权威面前丧失自我。但是,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厚重的知识储备使提问有理有据,古语谓“于他人无疑之处生出疑问”,才算好汉。

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为中心,让思维不依常规,不拘一格地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要求你在思考时既要进行空间的扩展,也要进行时间的延伸。空间扩展,就是要对学习对象进行多要素,多结构,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时间延伸,是指一方面面对过去,回溯引起现实结果的多种原因;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探测学习对象发展趋势的多种可能。

在运用发散思维时还要注意结合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指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逆向思维,可以帮助你摆脱思维定式,将思路改变到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实现惊人的创造。面对复杂的问题,可以将条件颠倒,方式颠倒,过程颠倒,位置颠倒,结果颠倒,观点颠倒......有可能从中获得对于事物的新认识,新视角,新方法,新设想,新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新见解。

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有些惊人的想法是无法通过理性的推论得出的,奇妙的联想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孕育一些令人瞠目的创造力。

灵感思维。灵感是指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熟突然与显意识沟通的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加工的思维活动。处于游离状态下的知识,在某种东西的启发下,容易形成新的组合,出现灵感。但这种灵感具有突然发生,稍纵即逝的特点,要捕捉住灵感,必须及时记下思维的火花,然后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灵感看起来是偶然的领悟,但其出现却经历了酝酿——领悟——验证的过程。其酝酿阶段的时间差别很大。可以几天也可以延续数年。期间,你又意识的努力可能一度中断,但无意识的大脑活动仍在继续。大脑潜在意识仍在你不知不觉中对手机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和重组。

直觉思维,是指撇开事物的细微末节,从整体,从全局去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快速,甚至跳跃性地对问题做出判断。“直觉”是以我们过去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足,那么,直觉的价值就会收到限制。因此,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在真正能够相信他的直觉之前,必须要在你所学习的领域中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当你已经捕捉住那种“我有一种直觉”的兴奋感之后,相信它,其正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直觉可以帮我们从大局上把握方向,之后结合以上各种思维方式,持续专注地投入其中,持续酝酿,以激发灵感。

      创造力是区分一流人才与非一流人才的关键。

      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设想,新方案,需要你去反复分析,仔细推敲,优化筛选,归纳综合,在测试,比较和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取舍。这时,就需要你和创造发明家一样,掌握创造技法,形成创造能力!而创造技能只有在做中学,在实际操作,实际训练,实际运用中才能掌握。

创造学家奥斯本说:“新的发明几乎都是通过对事物的组合或改进产生的。“迈克尔米哈尔科说:“天才就像满脑子都是垒高拼装积木的儿童,他不断地把一些想法,形象和其他各种思想进行组合和再组合。”不过,运用这种创造方法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在知识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将分属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正确的组合。“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

问题意识。设问法是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创造发明的思路,找出创造发明突破口的一种创造方法。创造学家奥斯本通过设问法总结出一套创造发明的方法——行停法。它通过发散思维——“行”的过程,提出创造性设想,然后集中思维——“停”的过程,对设想进行冷静分析,行和停交叉进行,逐步得到所要解决问题的结果。丹扬的研究方法符合这种提法。

移植法。贝弗里奇说:“有时候,决定一项研究的基本思想来自应用或移植其他领域发现的新原理或新技术......移植是创造的一种主要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某领域里的原理,技术,方法等,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改造或创造新成果。包括原理移植,方法移植,概念移植等。

联想法。独创性常常存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任何联系。创造性天才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创造力是学习力的结果,虽事实上可能不是必然结果;学习力是创造力的必要前提。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录-创新思维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