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拥有幸福的家庭

我想拥有幸福的家庭_第1张图片
幸福到老

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幸福或不幸福说的是家庭成员的主观感受,要想拥有家庭幸福感,就需要每个家庭成员付出努力,学会爱、学会表达沟通、学会分享。

与家人交往是一门学问,要想在家庭生活中游刃有余的做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炼。

今天的晨读分享恰巧为我提供了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史蒂芬 · 柯维的《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幸福家庭的一把钥匙。

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耐心经营,所谓的经营就是在家人相处时,都能让对方舒服,让对方感受到爱。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在家人面前暴露最糟糕的一面,最爱对家人发脾气,因为家人更亲密,所以更不知如何相处。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处理家庭问题的无力感,那就用书中的原则来尝试一下,看是否会有改善。

一、对家人的行为做出反馈。

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习惯。当家人的言语、行为让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时,这是正常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时和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注意到自己的“盲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冷暴力情况,所以我成立自己的家庭后,和LG相处非常敏感。

LG的一些言和形经常会让我产生不快,其实这些不快是从自己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感受,我渴望讨论这些感受,但又没能清晰的表达自己,当很多话念念不忘的憋在心中,在某一天终于表达出来时,也变成了对对方的指责。

自己的错误点在于没有在行为发生时就给以反馈,而在矛盾激化时提出,这让对方的感受变成了我在挑他的毛病。

这里强调的是一定在动作停止之前进行反馈,反馈时,传递的是自己的感受,以“我”为主语,比如“我是这样想的”、“我感到”、“我担心”,而不是传递对方的行为,指责对方。否则就造成对关系的伤害。

二、对家人的话语进行反馈。

家人沟通、交流时,认真倾听,留意对方话语背后的含义。当家人说话时,将自己听到的意思翻译给对方,寻求确认。

此时,和上面第一条的做法正好相反。反馈时,要用“你”为主语,将对方想要传递的信息反馈回去,让对方确认是否正确,鼓励对方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或需求,“你是这样想的么?”,“你是这个意思么?”。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对方表达自己,要多鼓励家人的表达。

对于这一点,我可得好好练练自己的句式。现在每天陪伴两岁半的宝宝,每天都要和宝宝说很多话,宝宝现在正爱表达,认真听宝宝在说什么,用“你是这个意思么?”,“你是想这样么?”的句式来引导宝宝的更好的表达自己,同时也练习自己与他人沟通表达时的正确方式。

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在这样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享受轻松、自在,享受畅所欲言,随时接受家人的正向反馈,获得改变和进步。

而改变的前提是你真的接受上面的两条观点,在你的现实生活中实战演习,不断练习、不断修正,将它内化到你的生活中,真的让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带来幸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拥有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