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Photo by @格林威治的夏天2018.9.10

前天教师节,由于预计晚上可能要开会,上周末给父母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给两位老师准备了礼物,小蛋糕,家常菜,几杯小酒,全家人一起吃了顿团圆饭,连小朋友都不停的要拿着水杯一起干杯,非常温馨。
可后来,原定晚上的会议取消了,为躲避拥堵,沿着绕城高速绕着东边回家,一不留神走到纺织城出口才下,又不知怎么的就开到了纺织城原来曾上过学的地方。
算起来从98年上初一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在这度过了初中的三年,之后就基本没有再回来好好看过。心中总觉得纺织城一直是个不会有什么变化的地方,它总会静静地呆在那里,任时光侵蚀。
但我还是被眼前的变化惊到了,很多记忆中的东西都见了:学校坡下面的一溜小民房,滑旱冰的灯光球场,校门口的小卖部都不见了,甚至连整个厂都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高层和小型商业综合体。


Photo by @格林威治的夏天2018.9.10

庆幸的是,还是有些东西留了下来,足以拼凑起那些残存的记忆。听着当年喜欢听的任贤齐,看着眼前那些仅存的老街道和家属楼,想起了当年的时光,那时空气中弥漫的味道,脚上穿的大博文,学校组织看电影《花季雨季》的工人文化宫,最繁华的四厂商城,一直听说但没去踢过球的光明区,当年觉得非常高档的节约坊等等。
下面这张图是学校的一个侧门,旁边的小门房还在,记得当年中考查到分数是754分之后,还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互相打听。看着学校周围的这些石头砌的墙,走在学校门前的小坡上,当年那种经过一周住校周五终于能回家的感觉就像上辈子一样,非常遥远,但是不知为何又如此清晰可辨。


Photo by @格林威治的夏天2018.9.10

我不由得感叹:“如果当时拍些照片就好了!”拍一拍上课的老师、放学后路过的小民房、集体舞比赛的装扮、实验课上的瓶瓶罐罐,书法课的成果展览,留下那些难忘的记忆。
的确,摄影相比于绘画等艺术形式,最重要的作用,也是最擅长的就是——记录,很多摄影大师的伟大作品都是纪实的,唯有这样才能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而成为经典。也好像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看到80年代的港片特别有感触,甚至现在仍有很多摄影圈的朋友会去香港的老街道上去拍老照片。人们需要通过感官上的存在来唤醒那个年代的记忆,不管是视觉上的、嗅觉上的,还是味觉上的。我也停了下来,吃了一碗从当年一直经营到现在的罐罐米线,回味一下那些年的味道。
Photo by @格林威治的夏天2018.9.10

回家的路上,听着任贤齐的歌,心情变得很轻松,像是坐上时光机穿梭到过去后又回到了当下,这种出离之的回归,让人获得了新的能量。人有时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获取希望,有时也可以在对过去的追忆中获取能量。从这个意义上看,我愿意做一个念旧的人,因为正如德国女政治学家汉娜.阿伦特所说:

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过去与未来之间》,[德]汉娜.阿伦特著,1961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