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艺谋的电影,我是每部必看的!在我心中他就是中国电影的顶流,最值得敬佩的导演,艺术家!没有之一!
无论有多少质疑,大众对张艺谋的期待总是要高上一个水准。正如影评人赫法恩斯曾评价:他的作品每一帧都渗透着大胆、强劲、令人陶醉又令人恐惧的个人烙印。
尤其在早期电影,这个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翘楚就将东方美学发挥到极致。
《红高粱》野性十足的西北高原故事时而绿得如波涛一样澎湃,时而如泼墨般的红,溢满屏幕的色彩压抑又浓烈,满篇滴血残阳下的海报至今都被人称道。
《大红灯笼高高挂》可以说是其运用色彩的巅峰之作。满屏的红灯笼,白雪压顶的灰色庭院、以及那个始终没有正面的黑色背影——老爷,色彩对比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画面美学。
饱满的色彩背后是题材的厚重和压抑,底色越是悲情色彩越是浓烈。
张艺谋用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以乐衬哀,奠定了在电影江湖中的地位。
《悬崖之上》无疑又是张导的一部里程杯!
这是一部有诗意的谍战片
《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一开头,就像一幅高级的中国水墨画。
林海雪原,苍茫一片,整个画面大气,诗意,干净,瞬间就能让观众有一种置身冰天雪地的感觉。
紧接着,4位“特工”跳伞从天而降,两男两女,像极了4个“小黑点”,落在这茫茫的雪地里。
随着画面的拉开,你会看到齐腰深的雪原里 ,有隐秘的据点,有呼啸而来的绿色列车,有富贵庄严的亚细亚电影院,还有错综复杂的一条条街道。
但不管观众看到哪个场景和画面,都能感觉到导演张艺谋的审美水平,那就是非常诗意和克制,典型的“张艺谋”风格。
虽然张艺谋导演直言,《悬崖之上》是自己生平拍的第一部“谍战片”,但不得不承认,“老谋子”在对剧情的紧凑和把控上,真的是炉火纯青。
电影分为7个小章节,分别是“暗号”,“行动”,“底牌”,“迷局”,“险棋”,“生死”,“前行”。
而这7个小章节,都是围绕特工们要执行的“乌特拉”的秘密行动展开,4位特工分为两组,为了安全起见,暂时分开暗地配合。
但因为叛徒的出卖,特工还没有开始行动,就已经落入了敌人的陷阱,紧接着就是双方不断的较量。
一方代表着正义,一方代表着黑暗,两方力量不断博弈,从而给观众带来无数观感刺激。
最令人敬佩的是,这是一部真正的“谍战烧脑”剧,光明的一方不是战无不胜,黑暗的一方也不是迂腐蠢笨,两方势力旗鼓相当,不论上下,不管是雪夜枪战,酷刑逼供,还是街道追击,叛徒破防,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相连,有时候一个细微的线索,就是下一个行动的关键判断。
或许,正是如此,才让《悬崖之上》这部电影充满了“谍战”的魅力。
特工们的智商和全能,带给观众极大的观感体验,剧情的紧密相连,也让这部电影全程无“尿点”,看得时候根本舍不得眨眼睛。
甚至有网友直言:别说你走神了,你仔细看还不一定想通其中关键。
正所谓:武戏惊心动魄,文戏让人泪目,莫过于此。
当然,电影里不只有坚韧,那些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也有割舍不掉的情感。因为这些特工也是人,也有妻子儿女。
于是,电影里也出现了这些温情时刻。执行任务的前夜,张宪臣和小兰在阳台上告别,张译望向看不见的前方,缓缓讲述着自己和王郁的故事,还有那从未露面的孩子。
浓重的夜色里,张译语调沉稳而柔情,大雪之夜仿佛也没有那么寒冷了。
电影《悬崖之上》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故事做背景,演员阵容也不容小觑,张译、于和伟、秦海璐、倪大红等一众老戏骨,以及不能算流量的“谋女郎”刘浩存,雷佳音、沙溢也有惊喜出镜,每一个演员的名字都可以扛起一部作品,但他们却愿意在这部电影中当“绿叶”。
看到现实中的盛世太平,更是不由得钦佩革命前辈们的勇敢和付出,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畏和牺牲,才给了后世的光明和平安。
他们是特工,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身上看似十项全能,却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也有家庭,有七情六欲,只是他们心中有比这更坚定的东西,那就是信仰!
“只有英雄,才会在转瞬即逝的时候,做出最高贵的抉择。”
“中国人总是被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谢谢《悬崖之上》,让那段黑暗的历史岁月,又回到我们的脑海里,告诉我们,历史绝对不敢忘记,未来还要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