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逃离北上广”在成为2010年社会热词之一,留在大城市,或奔往小地方,成了一个从未停止过讨论的话题。在北上广深艰苦打拼的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大城市爱恨交加,究竟是走是留,他们一直处于抉择的纠结之中。
当中更不乏已经付诸行动的人,收拾行装,挥挥衣袖逃离到小地方寻求人生新天地。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半数以上的逃离者,在半年到三年之间,又匆匆从心向往之的小地方,重新逃离回来大城市。
我的前同事,J就是其中一个。
1
J是业务部副经理,在公司已经工作了三年,领导对其也颇为赏识。还记得在他递上辞职信的时候,在感谢公司栽培的同时,说出了他何以选择离开的理由。
他的硬伤,也是很多人的硬伤,就是高企的房价。J是业务能手,月入不低,却对着冲上云霄的房价望尘莫及,越追距离越远。眼看在一线城市买房扎根无望,没有房子结婚是个问题,生子更是问题,J心中各种忧虑。
思量再三,他决定转回老家一个四线小城。半年不到,他回到深圳,致电原来的上司,希望再次入职原公司做业务。
J为什么回来呢?而且回来得如此之快?以他的业务经验在当地不难寻获一份工作,但是整个城市的工作节奏慢了不止三拍。不单只他所在的单位,还有业务对接单位,政府批办单位等等,那种拖沓的工作方式,让J感到非常不适应。
他的积极与行动迅速也让他成为异类。J已经习惯了深圳的快节奏和团队速度作战,这种“慢”只有浪费时光的感觉。经过深度考虑,J做出一个新的决定,回深圳打拼,在老家买房。
J之前的业绩证明了他的实力,公司欢迎他归队。他总算回到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轨道上。兜了一圈,更加笃定自己想怎样做。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出逃的人,都有回头的机会。
W也是其中一个撤退回老家发展的人。她本来在广州的工作是行政文员,与朋友合租在 白云区,每天挤地铁一个半小时到天河区上班,下班后同样时间原路返回,一周六天如此。工作两年也没有什么改变。W对这样的生活感到无奈和厌烦,想着与其挤在不足10平方的出租屋,不如回老家找个良人嫁了吧。
但事情总是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顺利,工作和相亲对象都不理想。W最近又生出了回广州的念头。可她身无长技,只能再次应聘初级文员工作,与刚出校门的女孩竞争基本没有优势。W越发不知何去何从。
当初的撤退考虑不周,导致如今的困顿。其实退路只是备选,补救措施。过早就选择退路,人会很被动。退到了退路,后面便可能没有路了。
2
前段时间有篇文很火——“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象不到的心酸”。写出了身处大城市拼搏的艰苦无奈,也是各路人士退回小地方的其中一个原因。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要这样拼尽全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城市存在更多更有价值的的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有见过才能有所见识,有见识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燃起熊熊斗志。过早的退却,只会成为井底之蛙,眼光狭窄,不知何为追求。留在大城市,就算不能保证每一滴血汗都不白费,但只要尽力进取过,就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大城市就是一个扩展面,所到之处的资源都比小地方更优质。小至找个健身室,大至医疗条件、教育师资、个人上升通道。这些都是小地方无法比拟的。在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中,为了尽量保证家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背后空无一人”的中年,在大城市披荆斩棘发挥所长,才是最正确的发展方式。
现实很无奈,但不面对现实,只会更无奈。
3
如果认为放弃大城市的辛劳,“下嫁”到小地方,等着你的就是诗酒田园,那未免太天真了。
事实上,工资的低下绝不等于生活成本的低下。现在的小地方工资上不去,物价早就跟着大城市上去了。能否接受这个经济现实,是第一个需要想清楚的。
关系型的社会结构,是公平的对立面,小地方最能体现。大城市主流是靠实力上位,而小地方主流是靠关系上位。纯美朴实的人际关系只存在于电视剧里,天天三姑六婆家长里短,才是现实生活的真身。
经济发展的缓慢,自然导致各种基建资源的缺失。父母若有病痛,有条件的都会转到大城市去检查医治。子女成长教育,不是优质师资又如何放心,况且教育是一场持久战,从早期教育到幼儿园,再到小学中学,每一环都是关键。无论舆论看法如何,作为父母当然会尽其所能选择更好。如果退离大城市,这些都会困难重重。
4
当然还是有不少人选择回去。甚至只是为了一份情怀。我尊重这份情怀,但希望每一个人在逃离出大城市之前,都能够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去哪。老家是诗,是因为它在远方。而一旦选择回去,很可能就是一生最大的决定,而并不是一次出游。你的前途,家庭定位很可能就此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若是为了从压力重重的大城市生活中撤离至安逸的状态,那么安逸也会成为一种苦。如果你是一个勇于拼搏的人,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节奏的转变而觉得苦。如果你只是贪精学懒逃避现实,那么停滞不前的安逸,会成为日后一无所成的苦。
逃不逃离,撤不撤退,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它在于行动的人这样做的目的。只要想得清楚,所谓逃离不是逃离,而是真正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