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就是没钱

以前有人问过我,是不是学了很多的知识,就可以像我一样写原创了。

我很义正言辞地告诉他:“虽然我一辈子都在追求原创,但是我写的东西,根本不是原创。因为我并不是走在知识前沿的探索者,自己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把那些学者研究出来的知识给转述一下。”

我的行为,严格一点叫抄袭,职业一点叫洗稿,宽容一点叫科普,无耻一点叫传道。我要是有钱,才不盯着一本读,多买几本来读,那抄出来就是个博学多才的样子,装得像个知识分子一样。


或许对方只是希望找个理由鞭策一下自己的学习吧。毕竟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各个层次的人都有一些焦虑的情绪,稍微解决了温饱,就要考虑发展的问题。一到发展就要学习。有的去学校读书,有的上网课考证,有的在职场偷师,有的下工地学艺,有的酒桌论道,有的夜场里练功。总之各行各业现在都有一股不错的、广义的学习氛围。所以我当然也要学习,不然岂不是置身于时代之外了吗?

古时候学东西都是要拜师的。那时候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如今的老师,很多已经把这个传统的职业发展成了传道授业接活。一个人要是没什么条件,还真的交不起入场的学费。所以不出意外地,我这个普通人只能自学。


幸好从小到大,我自学的经历比较丰富,所以比较习惯一个人找资料琢磨事情。久而久之,慢慢的就学了不少知识。有人说,毕业的专业不是专业,毕生的钻研才是专业。我挺赞同这个道理的,高中时候有幸与数学和物理结缘以后,虽然大学读了个与那些知识无关的专业,但是一辈子都没少去获取与那些方面有关的知识。这也给了我一点点站在高科技的大观园门口,向里张望的勇气。


如果我们以物质资源的充足作为分界线的话,可以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物质资源充足的,他们有足够安全的空间去学习。另一类是物质资源匮乏的,他们更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所以学点什么也是必然的。不论哪一种,都逃不脱学习的需要。


但是有趣的现象很快就发生了,科班出身的财经高手不少都放弃了市场分析,而是干起了内幕交易;技工出身的业务能手最后也离开了流水线,走上了用资本跑马圈地的道路;就连正经搞科研的,都要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只为了搞点儿资源养活自己和手下那帮研究生。


到底是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从小接受的关于“博学广识受人尊重”的价值观,渐渐被一个个步入未来的人淘汰了?


或许是因为人们如今的选择太多了,在工作之余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于是慢慢放弃了学习新知识。等到几年以后,自己陈旧的知识再也无法跟上生产的需要,反应过来的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圈子里鼓吹知识无用的论调,同时还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考上一流学府,未来可以找个好工作。用东北话说,他们渐渐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拧巴了。


对于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价值观,我是既赞同又鄙夷的。赞同是因为这符合接受更好教育的物质需要。鄙夷是觉得既然你不稀罕自己争取到的东西,又为什么要从一个真正热爱它的人手中抢走呢?


事实上,我认为很多人是真的觉得知识很没用,但是学会了伪装以后,他们并不会直接表达。这种观点如果出现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体中,表现则会更为激进一些。


书读百遍,就是没钱_第1张图片


我想说,其实知识或许真的没什么直接的好处。所有快速变现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了,就算读了刑法,正常人也不会想去尝试。更何况那些连变现功能都没有的书本知识呢?


那我们还要学习吗?知识究竟为我们能带来什么?我认为需要学习,因为知识能给我们带来自信。自信对当下的情况了如指掌,自信对未来的发展有所洞察;自信对高深莫测的事物可以理解,自信对学习跨行的技能事半功倍。


自信,是我能想到的知识能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它让你知道,即使你不一定可以,但成功率不为零。当我们摘不到高处的果实,挖不到地下的井水,去不到梦中的地方时,如果你手上有一个梯子、一把铲子、一台车子时,你的心态会不会不一样呢?

知识就是梯子、就是铲子、就是车子。

我们人脑的工作方式,就是通过联想来触发的,只要知识储备够,遇到再大的困难,你的想象力都会在线,并且鼓励你这不是绝境,这还有可能。所以如果没有更好的学习机会的话,没事翻翻书我还是比较推荐的,毕竟开卷有益,谁知道今后会不会派上用场呢?


登高望远垫脚下,泡面好吃靠它压。劝君更尽三两卷,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读百遍,就是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