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8》如何让用户保持专注度和效率

《交互8》如何让用户保持专注度和效率_第1张图片
封面

一.前言

不知不觉已经写到第八章,从整体项目流程到具体人物模型需求设置,场景还原,调研。再到定义框架,把握原则,然后整体产品的礼仪。

接下是讲如何让用户实用过程中保持专注度,不被干扰,意识流一样的按照操作逻辑一步步进行,甚至忽略界面的视觉,在完成一项任务前流畅无阻碍,完成后感叹“喔,那么简单!”

实际大多产品,尤其新手用户使用时会抱着胆怯探索尝试心理。一旦某方面受挫热情便会被击退,若接二连三碰壁,很大程度会放弃软件,感慨道“唉,这个真难用!”。

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心里模型,提前预知会遇到哪些问题,减少干扰用户专注度和意识流的因素。成为“和谐的交互”。

二.和谐交互14原则

1.遵循用户的心理模型。

针对特定的人在特定场景下,界面突出的元素不同。比如医院里同是患者缴费记录表。作为医生则希望按照病人分类,好着重观察自己的病人;而收费人员则希望按照交费顺序时间排序;

身份场景判断因果关系,来设定界面层级。

2.少就是多

避免界面上陈杂累赘,所有功能内容都堆满屏幕。学会平衡内容的度,筛选出对当下任务最能促进完成的相关界面。

3.多指示而非讨论

避免询问用户太多,直接操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有引导指示。绝非事事商量进行,这样会让用户觉得繁琐和这个产品很笨不知心。

4.多选择题非提问

遇到问题列出可能的选项,操作中减少提问的问题。给用户营造下命令的优越感。

5.必要工具近在咫尺

重要常用的,和当前任务相关的工具放在旁边,分清主次层级。

6.提供无模态反馈

无模态反馈指:比如你在翻阅word文档,在角码处明确提示当前在第几页,还剩余多少页,在无任何打扰下进行及时反馈提示。

既能减少干扰,又可让用户实时掌握当下状态。

7.以防万一不等于可能性

在程序世界中,事事都考虑全面,各种意外奇葩情况就要考虑进去。比如:树上5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要问清楚树上鸟是不是瞎子,聋子,傻子;会不会还有其他的鸟飞过来;鸟有没有怀蛋等等问题。

但80%的人甚至90%都是正常现象,我们无需为了少数的人,在所有界面增加不必要的提示和内容。懂得选择广手中群体的特性。

8.上下文信息

在文字处理可视化,上下文信息有对比,界面表达出当前文字,数据代表含义。比如:是标题还是标注,或正文内容,可一眼分清主次。

9.反应出对象处于何种状态

当手机休眠时会黑屏,在线时彩色,下线灰色,通过视觉无需任何操作,明确感知对象处于何种状态,进行下步骤判断。

10.避免不必要的报告

弹窗是一个粗鲁粗暴的方式,在非紧急必要情况下减少使用,可选择周边边框区域提示。

11.避免空白状态

事先准备好可能出现的状况,或者给出提醒,减少用户焦虑迷茫。

12.区别命令和设置

命令是针对当前情况下做的一次选择,而设置是多数情况下的集合。

比如打印机,选择打印页数,反正面则是命令,而打印数值的配置则是设置基本上通用很少改变。

13.为响应等待优化,容许延迟。

当前很多APP的加载刷新动画做的新颖有趣,是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保持短暂愉快的响应,简单意义恰当,自然顺滑的响应反馈。


读书笔记

三.意外的感悟

读完,写完这章时,回顾前面突然感觉,似乎内容表面是新颖的,切入点不同但直觉总是似曾相识。

比如:
第7条:上下文层级,不正是设计原则中的界面原则层级分明;
第1条:符合用户心里模型,不正是前面如何建立人物模型,场景化思考的结果;

每条对比后发觉前面内容基本上囊括,这里重新组合规则,命题为如何不干扰用户注意力,异曲同工。继续翻阅后面一章“如何消除操作负担?” 也基本上是对前面原则概论的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解读。

若把前面6章节熟透,交互设计在脑海中形成大框架,而往后的每篇文章均是大框架中一小部分,再遇到相关知识点可迅速判断所属哪块,分门别类。再去看碎片化阅读时也不会觉得零散琐碎。

这算是坚持读下来的意外小收获。

前期回顾:
第1章:《交互》1.产品设计开发是怎样的过程
第2章:《交互》2.如何理顺问题,搞清设计目标
第3章:《交互》3.如何建立有效的人物模型
第4章:《交互》4.如何构建场景和挖掘设计需求
第5章:《交互》5.如何呈现功能和定义框架
第6章:《交互6》如何设定良好产品的行为基础
第7章:《交互7》数字产品礼仪和做人感悟

我是糕小糕,糕小糕,正在用思维导图阅读法,攻克经典书籍。希望整理的对你有用。
正所谓: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你知道吗,你的赞,会让我欣喜若狂

你可能感兴趣的:(《交互8》如何让用户保持专注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