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金戈——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

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

弓骑兵:

1.弓骑兵的特质:

铁马金戈——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_第1张图片

弓骑兵在战场上是单独列阵的,这一点是弓骑兵与战车护卫骑兵和斥候骑兵的根本区别!护卫骑兵是伴随战车作战,在编制与战术上是围绕战车构成的。斥候骑兵因为主要任务是侦察而不是交战,所以在编制和战术上也没有太多参考性。只有弓骑兵不论在编制还是战术上都是有明确要求的,因为弓骑兵的任务里包括作战。它的编制和战术都是为了更高效地作战而设定并被记录下来的!

弓骑兵的武器,自然是以弓箭为主,格斗武器是以青铜剑为主,但是是否全体骑兵都配置青铜剑这个还没有文献记载或实物可考。在战马马具上与护卫骑兵一样,没有高桥马鞍,没有马镫,这个不在重复,大家可以翻看前面章节。

2.弓骑兵的编制:

铁马金戈——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_第2张图片

在《六韬·犬韬·均兵》中亦言及:“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长、吏、率、将为四级领导,分别率领5、10、100、200名骑兵。其基本编制采用传统的伍法,为五名骑兵。

(秦陵兵马俑二号坑中的骑兵阵是以四骑一组,十二骑一列,共八列,九十六骑,其基数是4名骑兵,具体编制方式及单位目前尚无可靠的结论。因为秦国存在时间较短,学者推测,秦国在一统六国时也是采用的这种骑兵编制,那么就代表着,在战国时期各国对于骑兵的编制是不尽相同的!)

为什么我们可以断定《六韬》中所记载的骑兵编制方式就是弓骑兵的编制方式,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弓骑兵在战国时期是骑兵部队的主体,数量最多,不论护卫骑兵还是斥候骑兵,只是作战任务不同,装备、马具、武器、基本都是通用的,这种泛用性,决定了在制订骑兵编制时,是以弓骑兵为主的,不可能是以数量较少的斥候骑兵为蓝本,也不可能以要求车、骑协同作战的护卫骑兵为蓝本。二是结合《六韬》中对于骑兵阵型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出,这种编制方式是为了让以骑射为主要攻击手段的弓骑兵更好的发挥威力。

铁马金戈——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_第3张图片

3.弓骑兵的阵型:

《六韬·犬韬·均兵》中有:“易战之法:五骑为列,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队间五十步。险战之法:前後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十骑一吏,纵横相去百步,周环各复故处”。这说明当时骑兵部队作战时,就已经被分成各级梯队,根据易战和险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阵型。

易战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正常交战,自左右两翼出击去袭扰敌军两翼。险战则不同,是我军整体处于弱势,需要奋力一击,或是掩护主力撤退,或是陷于重围中,需要快速找到突破口,撤出战场。但是不论易战、还是险战,弓骑兵都是以弓箭远程进攻为主的!会极力避免与敌军正面对抗!即便到了轻骑兵(弓骑兵是属于轻骑兵范畴的,)的巅峰,元朝时,轻骑兵也很少在正面去硬撼敌军防线的,主要还是借助弓箭的射程从远处不停的袭扰,快速机动抓住战场敌军的薄弱环节予以打击。所以幻想用弓骑兵去冲击敌军正面防线这种事,真的是不靠谱的!古人没那么蠢!

铁马金戈——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_第4张图片

我们粗略按照二步1米计算,易战时,梯队之间间隔大,5匹战马为一横列,左右间隔2米,前后间隔10米,每队与每队之间保持25米的距离。队形是极为松散的,这样松散的阵型,显然不是为了发挥骑兵密集冲锋,所带来的冲击力巨大的横截面,而是为了拉开每个骑兵小队之间的距离,让弓箭攻击的效果更好,阵型松散骑兵的视野够开阔,前队射击完成后,后队到达射程第一时间可以再次对目标进行射击,保证弓箭的持续攻击输出,松散的阵型也非常有利于发挥战马的机动性,不论是加速前进,还是左转,右挪,都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弓骑兵进行弓箭攻击,马头是处在前进方向,骑手需要侧过身(一般都是以左侧接敌),进行攻击。这点与战舰海战相似,对敌军进行攻击时,要将战舰准确无误地横摆在敌军一侧,靠左右两侧的火炮(弓箭)进行攻击,导弹发明装备后,这种交战方式才得以改变。

另外弓骑兵在作战时,并不是一味地用弓箭平射(参照前文“五射与五驭”),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能够合理利用弓箭射出时的角度,来应对不同的作战环境了(从弓箭离弦的角度划分,弓箭分抛射、平射、俯射),在距离较远,或者射界不清时,位于队列远侧的骑兵会选择抛射,位于目标较近的骑兵会选择命中率更高的平射,所以整齐的队型既不会影响骑手射界,也不会因为采用平射的战术而带来误伤。战国时期诞生的这种弓骑兵基本阵型,是后世轻骑兵作战的蓝本,在后世诸位军事大家的改良下,衍变出了许多弓骑兵独特的战术,这个后面章节会详细讲解。

铁马金戈——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_第5张图片

险战时,则要收缩各队间的间隔,队形要趋于紧凑。还是5匹战马为一横列,左右相距1米,前后相距5米,队与队之间的距离大约12.5米,这样紧凑的密集阵型,骑兵显然不可能持握长度超过1米的长兵器,骑兵在马上挥砍武器只能一次击砍一侧,超过1米的长兵器非常容易伤到1米之外的同袍。所以从骑兵的阵型上,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战国时期的骑兵不可能像后世骑兵,大规模使用长兵器!近身格斗武器只可能是青铜长剑!现存战国时期最长的青铜剑长度为90厘米,也佐证了骑兵险战阵型的真实性。

战国时期由于骑兵马具、防具还不完备,骑兵还不具备后世,利用战马自身速度优势在交战时,对敌军进行分割包围,在交战中对敌军分割包围是由步兵去完成的。骑兵能够做到的是作为奇兵,将主战场与后方的联系切断,将敌军的补给线切断,更多的是战略上的机动。战略机动与战术机动是有天壤之别的!战略机动目的在于削弱敌军的“势”(将对敌军有利的诸多因素减弱),而战术机动则是直接在交战时以力搏命(靠勇力直接打败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到底哪个更重要一些,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豆浆骑兵,带你领略原汁原味的古代骑兵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铁马金戈——第二十章 胡服骑射与弓骑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