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英国人餐桌礼仪复杂的原因是——东西实在太难吃,不得不发明各种规矩,以强迫自己吃饱。(题记与本文无关)
1.
10岁那年,某天深夜我被叫醒,看到一堆人从屋子里把太姥爷抬上板车。人群的慌张让我十分害怕,只记得跟到镇上医院,天特别冷,一路上月亮和星星特别地亮。
第一次经历生死离别,隔着医院的玻璃木窗,看着各种管子插在太姥爷的身上,我并不确信那时候自己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天要拂晓时,我看到一群人围着病床,来帮忙的邻居们说,太姥爷这个人当过兵、打过仗,脾气很倔,不爱看医生,不爱打针吃药,不然不至于一下子这样。
我想起以前有次在院子里背着玩具枪,玩打仗的游戏。太姥爷看到了,一把抓过枪抬起小腿就给撅断,又厉声说“这种日子好过吗!”我气的直哭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一个大妈说,“是啊!我昨天早上在田埂上还看到他从庄上(镇上)骑车回来,龙头上挂着一袋大肉包呢!我问他要,说是带给他重孙(我)吃的类!就是宝贝(疼爱)这个重孙啊……哎,谁晓得呢……”
我趴在窗户上,想象着她说的那个对话的场景,不知道怎么就很难受。那时候天刚蒙蒙亮,我走到医院大堂,一个人也没有。
我在墙角蹲下,抱着头,哭的特别伤心。
2.
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不近不远。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和做零工,以及照顾我和年迈的太姥。
春秋季农活繁忙,与村里人一样,母亲作为劳动力,起早贪黑做活很累。所以我常常自己爬起来做早饭,吃完再去上学。姥太常常起来帮我烧火,她有严重的帕金森,所以大多只能帮着煮粥,这倒也练就了我一手炒饭的手艺。
可长江流域的冬天早晨特别难忍,室内室外没什么区别。常常是熬了一夜被子还没捂热、又得起床去学校早读,全靠一身少年正气。
而一旦天气冷下来,我便开始赖床。这时候,母亲便会看着时间早早起床,下面条、蒸馒头或者热个饭,然后到我房里叫我起床。大多数时候叫不动,甚至惹恼了她,然后一掀被子,无法,只好起床洗漱。
厨房门正对着太姥房间的窗。她总是听着动静起来、披着大衣趴在窗口,看着我的背脊,一边照应我一定要多吃才能暖和。每天下自习回来,我的自行车都停在她的窗下。我就赶紧扒完饭然后跑过去,叫她赶紧钻回被子里,然后推上车一溜烟地跑出院子。
有时候,她会递给我早准备好的一块钱,让我去镇上买两块甜烧饼吃。芝麻粒的焦香和烤化的糖浆,是补充能量最好的神器。
后来她年纪愈发大了,早上也起不来。每次我取车时,总要趴在窗户上叫她几声,直到她答应了,才会松口气喊一声“我去学校啦!”
然后骑上车,飞快地冲进早晨的露水中去。
3.
大学开始,每年最多只能回家一次。
每次回去,奶奶都要拉着我去吃一顿馄饨,尽管那家店跟着菜市场的拆迁,从镇中搬到南边,又搬到东边,老板也已把馄饨摊交给了他儿子。她每次都要在店里大声说,“你现在会赚大钱了,但奶奶这碗馄饨还是请得起的!”
我也会笑着说,“好!让老板再给我加一勺肥肠!”
我们坐下来,奶奶会叫上一碗馄饨、大排面、或者肥肠面。到现在,她也只肯叫一碗,跟小时候一模一样。
那时候,奶奶每次来看我时,常要带我到镇上菜市场的馄饨摊,去改善伙食。那老板数十年的手艺,远近闻名,做馄饨时飞快地一挑、一刮、一捏,分分钟可以下锅。
不出五分钟,一碗鲜肉混沌就能上桌,配上莴笋叶、河虾皮、紫菜,蒸气瞬间糊了眼镜片;或者一碗大排面,卤得红彤彤的猪大排,量足味鲜;再或者,一碗肥肠面,肥肠用的是最嫩薄的那部分,卤好了切成菱形,连汤带水打上一勺,浇在面上——这是我记忆中镇上最鲜美的三种味道,每次吃得汤都不剩。
没办法,常年吃蛋炒饭、玉米粥和汤泡饭的我,简直太爱这种早饭的感觉!汤那么鲜,肉那么多,以至于小时候的我常猜想,“这种东西,只有大官才能每天都吃到吧”。
吃完,她再用自行车带我回家,在院子晒着太阳,帮我剪脚趾甲。
奶奶是上世纪40年代的独生女,跟两个儿媳妇(我妈和我婶)关系都很微妙。这也是我们本地常见的现象:一众妇女坐下来,要么集体数落婆婆,要么集体数落儿媳妇。
作为孙子和儿子,我似乎从没有激烈地数落过哪方,却常常充当婆媳交锋的“人质”,并努力做一个好小孩——也许并没起什么作用,近年来婆媳关系的缓和,或许是我离得远了,或许只是她们都开始老了罢。
现在离家千里,偶尔打电话回家。
奶奶因为极度害怕得太姥得过的糖尿病,而非常注意饮食和体检,倒也让我放心。只是过犹不及,加上各种假保健品在乡村流蹿,又难免让人十分担心。
每次打电话,她都要说,“你婶不肯给我钱啊!”半晌又说,“怕我去买那些保健品啊……”
我说,“那些都是骗人的,不给你钱是防止你被骗,要吃什么我给你买。”
她这么大年纪,还是极要面子,忙不迭得说,“我知道我知道!不用你买,我有的吃……你回来,我带你去吃大排面啊!”
我说,“好,好!我还要吃肥肠面!”
“随便!你回来,我请你啊!奶奶这点钱还是有的……”
4.
因为老婆的公司搬了,现在每天要起的很早,去赶班车。从小区走到班车点有段距离,我便跟她一起出发,顺带她到那里等车。
我换工作之后,公司买早餐不方便。那天在路上拐角看到一家早餐店,很多出租车司机停车在那儿买包子。老婆让我停车,帮她在后视镜里盯着防止班车过去。
她走过去转了一圈,给我提了一根玉米,一个茶叶蛋、一个肉包和一个豆沙包、一杯豆浆回来,说,你尝尝,哪个好吃。
我吃完很饱了,就告诉她,“豆沙包还行,那玉米没味道。”
第二天,她又让我停车,去买了一个鸡肉包、一个糖包、一个豆沙包和一碗豆浆回来。
我又吃完,觉得鸡肉包不咋的。
后来,每次路过那里,她都会坚持下车,买茶叶蛋、豆沙包或者红糖馒头和豆浆,放在车子扶手盒里,叮嘱我吃掉。
“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别人不给你买早饭,你就不知道吃。”她生气的时候,就会把这些帐翻出来。
“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照顾别人啊?”
5.
之前常有新闻,讲某丈夫给妻子、或母亲给孩子每天准备早餐,能做到365天不重样。且食材繁复、花样精美,拥趸者众,皆惊呼“这才是真爱,感动”。
由于常年靠路边摊解决早餐,以致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我不知道那么精致摆盘的早餐到底有多美味,不知道几口人吃早餐需要烤1斤羊排、蒸2条鱼……我比较关心,在比俺家还大的厨房里做饭是什么体验?更加关心做早饭的人几点钟起床,还有,那么多碗谁洗?
一开始还是正常的面包、燕麦粥。慢慢地,草莓非要切开撒得满桌,盘子旁边必须放塑料花和几个橘子,碗筷刀叉颜色越来越花、造型越来越凹。
越来越深的食物美颜,让华丽早餐全部喂了镜头;越来越多的热度,也让逐利者闻风而动,如法炮制——食物本身,则越发变得冰冷。
你可以告诉我那是生活的态度,我也只想说,请不要忘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6.
最后,容许我再默念一下,那些最好的早餐:
-大肉包,茶叶蛋
-油条,豆浆,豆沙包
-白面馒头,红糖馒头
-蛋炒饭
-甜烧饼
-大排面/肥肠面/紫菜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