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宅家随想

最近宅在家里,原先安排好的一切行程、见面、活动全部取消,时间基本都投注到读书、阅读资料文档、看纪录片上,还追了一部特别好的剧《谋圣鬼谷子》,哦,还有大时间段的静坐和冥想,感觉极好。

我的大脑已经构建成了“代入”模式,这是多年前读《明朝那些事儿》最大的收获。身临其境会做多方面的利益权衡,尤其是同一场景下的角色互换,一场场的模拟训练和信息处理,大脑经常处于运行过度后的剧痛,但一部七本这么训练下来,脑回路就被搭建成对利益的精微感知以及强悍的共情能力。

所以,大脑在接收信息时会自动处理,读文史类、看影视时就易地而处,我的决断和角色有什么差异,那是可供学习、反思和提升的空间;读严肃硬核知识时,会自动假设一些可以用得上的场景,如果时机、资源合适,就马上投入行动。

这样的思维,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概率大幅提升。

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根本原因就在很多人接受信息的时候,会把自己陷进去,总觉得某个闪亮的特质会是成功的原因,往往把结果当原因,再加上人类需要偶像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持续向上,所以就会不自觉的无限渲染个体的努力和力量。

但真相是无聊、冰冷甚至有些残酷的,任何一场成功,不论大小,都是人和外界、形势、社会的互动博弈,展示出来、能看得见的恰恰已经是结果,原因和演化流程是无法揣摩的黑箱,我们却总把一些结果性的东西奉若至宝。

这是很正常的人性,我们总得抓住一些东西、把时间精力投进去,我们的存在才有意义,至于对错,既没有认知、也没有心情考虑。比如,成功者在光环下讲的所有让人激昂的东西,实际上是被整个社会大势裹挟、推动,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跟其他更大比例的失败者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成功者的选择恰好与时势契合进而胜出,仅此而已。

一个人不管有多成功,心里最好要有一点儿卑微和很多敬畏。

我们看到越是牛人面相越平和、越是平易近人,经历的越多,对世界理解的越深刻,就越会认识到运气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就愿意心存敬畏、保持低调,但另一方面,人性的虚荣又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冲动,理智和情绪的冲突正是修行的用功处。

成功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可以夺天地造化、改变世界,而是因为时代大潮奔涌向前,成功者被大势自然筛选,成为这一波趋势的利益代言人,个人特质、才学、努力有些关系,但并不是被选中的决定原因。

很多成功人士都在乐此不疲的谈成功经验,听着像是言之成理的模式,但真实的原因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是从几个关键的节点、把自己的选择合理化,总结出一套逻辑自洽、但又给人无数想象空间、可能场景的方法论,是不是真的或者有效,谁又能确定?

成功经验听一听有点启发就足够了,但要是想通过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企图达到与他们同样的高度,没可能的,他们自己重来一次都不可能做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运数,与趋势尽可能的契合,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什么是成功?

构建起更大规模人数协作的大组织,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和生产力,无数人在这个组织中获利。

一句话:能够代表更多人的利益。

那么新的趋势下大众的利益有哪些?

你愿意担起多少人的利益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隔离宅家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