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台·北五台

南五台·北五台

王赵民

不少人知道秦岭“南五台”,在秦岭终南山中段的一个支脉,因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个台,也就是山上的五个小峰,故名五台山,海拔1688米;又称太乙山,山形峻拔,风景秀美,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那么“北五台”在哪里?

其实,明《雍大记》早就给出明确的答案:


南五台·北五台_第1张图片

五台山,在耀州东五里,有孙真人隐居石洞。五山对峙,顶平如台。此北五台。在终南者,曰南五台。


南五台·北五台_第2张图片
南五台·北五台_第3张图片
南五台·北五台_第4张图片

可见,与“南五台”遥遥相对的“北五台”在耀州区,当地人称药王山。她开山历史悠久,古柏苍翠参天。山上峰峦叠翠,山下流水潺潺。山势高而不险,逶迤气势如练。庙宇规模宏大,香火绵延千年。年年人潮涌动,处处笙箫颂声。石刻艺术精湛,堪称稀世宝藏。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清光绪年间耀州知州顾曾烜诗云“古柏千株翠作堆,城东佳气若浮来,非关黄白飞升事,胜概无如北五台”。

药王山海拔812米,远远眺望,秀木丛生,古柏参天,殿宇环山,依岩建成,气宇轩昂。除显化台在北外,其余诸峰均在南端。南北之间,大壑中断,有通元桥及遇仙桥相连,显示山形之完整与优美。刻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重修玉皇殿记》有“上下其间,心旷神怡,飘飘乎若遗世而独立”的碑文。

在唐代之前,药王山叫磬玉山,因山上盛产一种扣之如磬、看视像玉的石头,可以做乐器,亦是名贵石雕、摩崖造像、题记石刻、碣石的首选材料。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华原磬》一诗传世: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


自宋代以后,药王山叫五台山。曾任湖广督学的耀州人乔世宁(1503—1563)纂修《五台山志》,序言为:


五台山者,州城外东山也。其奇胜不比于石门、嶻薛,然游览声称过焉。何也?岂以孙公栖隐地哉!自孙公以摄养永年,乃后道家者率托诸孙公,而五台益从此著名矣。夫人情谁不欲乘云御风、与天地悠久哉!彼闻其谈神仙,又指其人,最近可信者,是安得无羡慕情也!故士大夫既以登吟超旷自乐,而闾巷之徒又信以为洞天福地而甘心焉。于是人向往五台者,自千里外不绝也。


刻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重修玉皇殿记》碑文开篇是:


州治东之山,名曰五台。一为显化台,一为升仙台,一为瑞应、起云、齐天台焉。五峰并峙,柏桧森列,巍然为吾耀之望。呜呼噫嘻,真奇观也哉。台巅故各有庙:显化台为孙公栖隐地,是为太玄洞。由唐迄今,灵应如响。以故香火无间于久近,兹则视昔,浸浸然盛矣。升仙台则见静明宫。瑞应台则建玄帝祠。起云则为道流者佳城。而齐天台即今玉皇殿焉。夫曰齐天者,谓山盖高,若与天为一。第观云起四被,而此峰迥出霄汉外,仰止之真与天等。


立于北洞一天门旁的《五台山碑》,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立,圆首方座,“药王山”三个字,由江从春书写,碑下有清顺治十五年(1658)耀州人左重耀、成童书“五台山山名注”:“东瑞应、南起云、中齐天、西升仙、北显化。”五台山由五座峰峦联聚而成,峰顶平地如台。有诗赞曰:


五台高拔势擎天,

茫茫四极阔无边。


秦岭山麓终南山“南五台”也与药王孙思邈有关。当年,孙思邈曾在终南山隐居,在山里采药,为人医病,有“太白山人”之称,并与佛教南山律的创始人道宣法师结识,成为千古佳话。


南五台·北五台_第5张图片
南五台·北五台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五台·北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