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的误区

有效学习的误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冥想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练习方式,正如古人倡导的那样,要学而时习之,要知行合一。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学习,但很少学习过如何有效地学习。

通常会有两个误区

误区一:过渡重视投入学习的时间

最近几年,1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非常热门:只要把一个技能重复练习,练习时间超过1万小时,就一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这个定律很符合“天道酬勤”的中国文化,但它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投入再多的时间,也只能熟练,而不能精通。可能你以前会认为,开了二十多车的老司机,一定会比只开了五年的司机更擅长开车,行医二十年的医生一定会比行医五年的医生优秀,教了二十年书的老师一定会比只教了五年书的老师能力更强。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

研究表明,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熟练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即使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二十多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五年的人还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不刻意的去提高,那些自动化的能力还会缓慢的退化。

误区二:高估天赋的作用

人们通常以为,某个人在任何特定行业或领域内的潜力,不可避免地收到天生才能的限制。上钢琴课的人很多,但只有那些有着特殊天才的人们才能成长真正伟大的钢琴家;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上数学课,但只有少数一些人长大后会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或工程师。这种认为只有天生才能的人才能成为有所成就的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人类体育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08年夏季奥运会的男子跳水比赛中,一位跳水运动员在尝试跳水空中翻转两周这个动作时,险些身受重伤。几个月后官方发布的通告认为:跳水是项危险的项目,建议未来的奥运项目禁止该项目。但如今,空翻两周已成为跳水运到的入门动作,即使是十岁孩子参加的这个比赛,也必须会这个动作。到了高中,最佳的运动员可以完成空翻四周半的动作。世界级运动员甚至可以做更加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回旋。

我们很难想象,二十世纪初期那些认为所谓空翻两周是危险动作的专家,会怎样看回旋这个动作,如果当时有人具有想象力,猜测到今后的跳水运到会出现类似回旋这样高难度动作的话,那些专家一定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一定做不到。

在我们当下这个时代,许多人拥有这超常的能力,那些能力胜过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显然,人的身体构造没有变化,并不是因为现代人的基因有巨大改变,比上世纪的人更有天赋,而是人们更善于学习了。潜力不仅是天生的,它还能通过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只要善于学习,我们可以创造我们自己潜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学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