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号奇。
出示课件:“刷子李、快手刘、泥人张、风筝魏、刻砖刘”
1.找规律:我们来看一组有趣的词语,发现什么规律没有?
2.知名号: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刷子李”,从题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刷子李是不是人名?而是──是绰号、外号、尊称。
3.理解名号背后的意思。
师:张老师也粉刷过墙壁,能叫“刷子周”吗?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呢?
生:本领高。
师:在天津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一个姓刘的手非常快,所以叫他──快手刘。泥人张呢?风筝魏?刻砖刘?
4.小结:听着这名号,就知道“刷子李”不一般。
5.导入新课。下面我们走进课文,先去拜访一下俗世奇人“刷子李”,看到底是怎么一个奇人!
二、悠然的刷子李
1.聚焦“悠然”。
(1)如果是你在刷屋顶,你会有什么感觉?
(2)然而文章中的刷子李呢?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回答,“悠然”。
(3)读“悠然”句。(出示课件,展示句子,请学生带着动作读。)
2.选择填空说话。
课件:
只见师傅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手臂悠然_______来,悠然_______去,宛如一位_______;
那毛刷在墙面上的清脆的啪啪声响,极是好听,犹如一曲_______;
那墙壁刷得多美啊,_______,
(1)学生说话,教师适当引导。
第一句:能不能不用“摆”,换个词?引导说话——他哪里是在刷墙?他是在_______。
第二句:几个学生回答后,引导说话──他哪里是在刷墙?他是在_______。
第三句:美吧?美?美妙绝伦!你看看刷子李干的活,一个字──绝!
(2)如果你是他徒弟,在边上看着,我相信你此时应该被──陶醉,也应该是一种──享受!
3.指导朗读。
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读文章,你觉得哪些词要读重音?大家一起读。
三、一波三折的写法
1.抓核心问题,关注一波三折的句子。
师:在阅读课文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黑衣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找找文章描写黑衣白点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生连读五个句子,问读后粗略感受。这些句子也集中体现了故事的情节变化,我们提炼出五个词来。(不信、果然、居然、竟然、忽然)
(1)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3)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4)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5)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看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从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师小结:这个故事的情节太富有戏剧性。围绕黑衣白点,故事是一会儿意料之中,一会儿出乎意料,意料之外的故事情节还一个接着一个的发生。这种叙事的方法就叫一波三折。正是这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抓语气词,品读一波三折的情感 。
课件:请填上语气词“哼”“啊”“哈”“哦”“咦”“哈”
(1)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谁信!
(2)( ),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3)(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4)( ),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5)( ),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这些语气词反映的是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也是我们读这篇课文的心情变化。
布置作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