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听书

近些日,听书《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

太平军前期的优势:战略布置得当,声东击西、围魏救赵,假意攻占长沙之际,便迅速攻取武昌、进入南京,同时攻占安徽、江西的重地,形成布防阵线、给养线。多是迷惑清军,快速、大规模调动军队,后期战略本想进攻上海、江浙一带,作为本营和屏障,遇到外国势力和清军结盟,无法抢占上海。至此,便打算仍以武汉、安徽安庆为重要战略目标,再次保卫。后期清军也洞悉了太平军意图,但仍然以破安庆为主要战略,却使得武汉陷入危险之中,但外国势力再次干涉,才使得清军赢得时间应对设防。这里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集中兵力于A处,B处便兵力空虚,于是,清军、太平军都是反复调动兵力,互攻互防,安庆保卫战前夕,韦俊(韦昌辉之弟)投诚清军,给了太平军极大打击,经常是包围-反包围,安庆保卫期间,太平军也未能攻占武汉,错失良机,安庆也失守。湘军依靠层层包围,断其粮草,炮弹先进,便逐步攻破。后期太平军,有各自为政的趋势,这里提到李秀成,中央调度兵力往往不能有效执行。后期,曾国藩以及清军的战略判断增强:攻要塞、断给养、挖战壕、守自身给养、抓大放小但不随便放弃、还联合国外势力、设防击退援军,关键是指挥调度及时有力,力往一处使!打战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那种拼人多只适合快攻,一旦久攻不下,给养、物资反而拖后腿。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听书)